向年與嶽漢陽、趙宛丘同登荊溪王氏仁壽堂,今幾四十稔。時允同尚未生,茲允同出拜,感念今昔,賦以與之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鄭元祐

昔年嘗登仁壽堂,嶽趙兩侯與頡頏。周情孔思藹胸臆,商彝雒鼎陳寶藏。

名畫珠官啟丹碧,法書金薤垂琳琅。官窯器列八珍饌,博山爐焚三傑香。

稽經考史發言論,跨秦越漢譚文章。惟時石塢梅花吐,肩輿起穿林嶺長。

溪迴路轉雪欲作,薄暮似繞羅浮傍。歸途列炬兼擊柝,候人奔迓遙相望。

南枝禽翻北枝凍,置酒張燈羅豔妝。主賓一時極驩會,轉頭於今四十霜。

趙登廊廟嶽物故,我仍飢驅行四方。人生那能免離合?世運乃爾罹慘傷。

乾坤瘡痍戰塵黑,溪山破碎愁雲黃。華屋終焉變瓦礫,舊厭樑肉今糟糠。

子之家居尤可念,蒿艾叢深蹲虎狼。幸哉仁者必有後,出贅於此存豪芒。

子之拜我我增慨,衰頹有幾桑榆光。朋儔凋落世變苦,安得不及我涕滂?

詩人鄭元祐
    (1292—1364)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為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