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嵩山原文賞析
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峰清瘦出雲來。
譯文
譯文
多少年來,鞍馬勞頓,被困於塵埃之中,塵世汙濁,我的呼吸都有些不暢了。還好有青山在,它穩健、挺拔、聳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風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達,讓我也有了馳騁的胸懷。
天色漸晚,北風蕭蕭,吹走一片雲雨,此時,晴空一碧,幾座山峰就從雲後面走出來了,原來它們是那麼的清瘦挺拔、不染一絲塵埃。
註釋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五嶽中的中嶽。
鞍馬困:鞍馬勞頓,指辛苦奔走於道路。
豁我懷:使我開懷。豁,舒展。
1、百度百科.初見嵩山
鑑賞
此詩標題中“初”就是關鍵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則是抒情字眼,蘊含著詩人的喜悅之情。這是一首寫山的詩,卻沒有采用常見的“開門見山”的寫法,而是為山的出場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鋪排,詩人所見的物件——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現,增添了嵩山的神祕感。“數峰清瘦出雲來”,是此詩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這一句提前,讓嵩山一開始就露面,詩的意味就會變得索然。詩人巧妙地激發了讀者急於相見的慾望,使嵩山在千呼萬喚中隱現,而其一旦出場,全詩便在高潮中平穩結束,留給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
詩人首二句不是寫嵩山,而是從作者仕途失意落筆。“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作者奔走風塵,在困頓和疲憊中,全賴青山使他的情懷有時能得到短暫的開豁。這樣,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給了人一種親切感,引起人們想見一見的願望。一個“困”字,形象的展現了詩人疲勞困頓的精神狀態,以及空懷一腔抱負在官場中左衝右突,卻不得施展的慘淡景象。
第二句宕開一筆,轉而去寫奔波中的一點安慰,曉暢的語言驟然拉近了詩人與山的距離。青山的出現不僅使詩人得到精神的滿足,更是一種自然流暢的情感寄託,吸引讀者同詩人一樣抬頭綽望。所謂”近山而志高”,在這裡,詩人對青山的親近實際上就是對高潔傲岸的人格操守的親近,也是對含蓄豁達的人生態度的親近。
第三句“日暮北風吹雨去”,為嵩山的出場渲染了氣氛。“日暮”言天已傍晚,落日餘輝中更見嵩山的深幽巍峨。“北風吹雨去”,嵩山在風侵雨蝕後愈加清新朗潤,但這只是詩人的想象,未見嵩山,心中已對嵩山的景象做了一番描摹。詩人採用渲染的手法,為嵩山的出現展開序幕。
前面一系列的鋪墊成就了第四句的點睛之筆,“數峰清瘦出雲來”,全詩只有這一句寫嵩山,但詩境格外豁朗。嵩山終於在層層浮雲中聳現出來,它一出現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麼的清晰明朗,其高潔超脫的姿態是那麼的卓爾不群,因而深得作者的喜愛和讚美。“出雲來”三字抓住嵩山從雲端現出的一剎那,表現出詩人的滿足與喜悅,並緊扣“初見”二字。詩中鮮活清晰的意象往往是詩人情感的外化,寄予了詩人一定的審美理想與藝術追求。在這裡,詩人精心挑選了“清瘦”一詞來形容嵩山,寫得有血有肉,極富靈性,不只賦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風貌,更體現了作者的人格操守與精神追求,引人想象雨後嵩山的特有韻味和詩人得見嵩山後的一番情懷。至此,全詩感情達到最高潮,全詩平穩結束,卻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篇詩作寫的物件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表現詩人自己。人們在精神上以什麼作為慰藉,往往能見出志趣和品格。困頓於仕途,賴以慰藉情懷的是嵩山,詩人的情志也表現了出來。同時山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在藝術作品裡,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觀感情支配。“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辛棄疾《賀新郎》)這裡有著主觀感情物件化的問題。此詩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語比較新奇,而且在詩人審美意識活動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氣質與追求。中國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給後世以清瘦、清竣的印象。如王維給孟浩然畫像,“頎而長,峭而瘦,衣白袍”,就是典型的清瘦。因此,“數峰清瘦出雲來”,雖是寫嵩山,卻又是人與景物融而為一,體現了詩人感情的外化。這首詩,將嵩山的面貌以及詩人的精神風貌,同時展現給了讀者,達到了一種物我相融的境界。
從藝術技巧上看,該詩滲透著醒豁通透的人生態度,擁有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又將自己剛毅超脫的品行與之融為一體,是張耒詩風的全面寫照。
參考資料:
1、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701 2、田軍 等.中國古代田園山水邊塞詩賞析整合.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1:964-965 3、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唐宋名篇·宋詩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533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夏秋之交,詩人張耒赴任洛陽壽安縣尉,途中作此詩。詩人原任臨淮主簿,據《臨淮主簿廳題名記》記載,任職的三年中,文牘勞形,單調寂寞,唯有遇佳山秀水時,悶懷才豁然開朗。
參考資料:
1、蕭滌非,劉乃昌.中國文學名篇鑑賞(詩卷).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466
鑑賞
此詩標題中“初”就是關鍵字眼。而第二句中“豁”則是抒情字眼,蘊含著詩人的喜悅之情。這是一首寫山的詩,卻沒有采用常見的“開門見山”的寫法,而是為山的出場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鋪排,詩人所見的物件——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現,增添了嵩山的神祕感。“數峰清瘦出雲來”,是此詩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這一句提前,讓嵩山一開始就露面,詩的意味就會變得索然。詩人巧妙地激發了讀者急於相見的慾望,使嵩山在千呼萬喚中隱現,而其一旦出場,全詩便在高潮中平穩結束,留給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
詩人首二句不是寫嵩山,而是從作者仕途失意落筆。“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青山豁我懷”,作者奔走風塵,在困頓和疲憊中,全賴青山使他的情懷有時能得到短暫的開豁。這樣,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給了人一種親切感,引起人們想見一見的願望。一個“困”字,形象的展現了詩人疲勞困頓的精神狀態,以及空懷一腔抱負在官場中左衝右突,卻不得施展的慘淡景象。
第二句宕開一筆,轉而去寫奔波中的一點安慰,曉暢的語言驟然拉近了詩人與山的距離。青山的出現不僅使詩人得到精神的滿足,更是一種自然流暢的情感寄託,吸引讀者同詩人一樣抬頭綽望。所謂”近山而志高”,在這裡,詩人對青山的親近實際上就是對高潔傲岸的人格操守的親近,也是對含蓄豁達的人生態度的親近。
第三句“日暮北風吹雨去”,為嵩山的出場渲染了氣氛。“日暮”言天已傍晚,落日餘輝中更見嵩山的深幽巍峨。“北風吹雨去”,嵩山在風侵雨蝕後愈加清新朗潤,但這只是詩人的想象,未見嵩山,心中已對嵩山的景象做了一番描摹。詩人採用渲染的手法,為嵩山的出現展開序幕。
前面一系列的鋪墊成就了第四句的點睛之筆,“數峰清瘦出雲來”,全詩只有這一句寫嵩山,但詩境格外豁朗。嵩山終於在層層浮雲中聳現出來,它一出現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麼的清晰明朗,其高潔超脫的姿態是那麼的卓爾不群,因而深得作者的喜愛和讚美。“出雲來”三字抓住嵩山從雲端現出的一剎那,表現出詩人的滿足與喜悅,並緊扣“初見”二字。詩中鮮活清晰的意象往往是詩人情感的外化,寄予了詩人一定的審美理想與藝術追求。在這裡,詩人精心挑選了“清瘦”一詞來形容嵩山,寫得有血有肉,極富靈性,不只賦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風貌,更體現了作者的人格操守與精神追求,引人想象雨後嵩山的特有韻味和詩人得見嵩山後的一番情懷。至此,全詩感情達到最高潮,全詩平穩結束,卻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篇詩作寫的物件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表現詩人自己。人們在精神上以什麼作為慰藉,往往能見出志趣和品格。困頓於仕途,賴以慰藉情懷的是嵩山,詩人的情志也表現了出來。同時山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在藝術作品裡,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觀感情支配。“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辛棄疾《賀新郎》)這裡有著主觀感情物件化的問題。此詩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語比較新奇,而且在詩人審美意識活動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氣質與追求。中國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給後世以清瘦、清竣的印象。如王維給孟浩然畫像,“頎而長,峭而瘦,衣白袍”,就是典型的清瘦。因此,“數峰清瘦出雲來”,雖是寫嵩山,卻又是人與景物融而為一,體現了詩人感情的外化。這首詩,將嵩山的面貌以及詩人的精神風貌,同時展現給了讀者,達到了一種物我相融的境界。
從藝術技巧上看,該詩滲透著醒豁通透的人生態度,擁有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又將自己剛毅超脫的品行與之融為一體,是張耒詩風的全面寫照。
參考資料:
1、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701 2、田軍 等.中國古代田園山水邊塞詩賞析整合.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1:964-965 3、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唐宋名篇·宋詩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533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夏秋之交,詩人張耒赴任洛陽壽安縣尉,途中作此詩。詩人原任臨淮主簿,據《臨淮主簿廳題名記》記載,任職的三年中,文牘勞形,單調寂寞,唯有遇佳山秀水時,悶懷才豁然開朗。
參考資料:
1、蕭滌非,劉乃昌.中國文學名篇鑑賞(詩卷).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466
-
張耒(1054—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代表作有《少年遊》、《風流子》等。《少年遊》寫閨情離思,那嬌羞少女的情態躍然紙上,讓人羨煞愛煞,那份溫情美妙真是有點“濃得化不開”。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詞有《柯山詩餘》。列為元佑黨人,數遭貶謫,晚居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