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京口得鄉書原文賞析
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譯文
譯文
雨後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只有那遠離故鄉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弧形的江面,彷彿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髮髻。
萬里外的家鄉來了一封信,問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回頭拼命喝酒,送春歸去,春風倒還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淚涕。
註解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京口: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蘇鎮江)。
北固山:在鎮江北,北峰三面臨水,形容險要,故稱。
碧瓊:碧瓊,綠色的美玉,指江水。
青螺髻(jì):狀似青螺的髮髻,喻北固山。
真個:真的,的確。個,助詞。
拚(pàn)一醉:不顧惜酒量,只求一醉方休。
創作背景
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鄉親友的聯絡全靠江船通郵,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春,蘇軾在潤州京口收到家鄉來的一封書信,信中殷勤致意,詢問歸期,蘇軾的思鄉之情便難以抑制了,在身為宦遊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王思宇主編.蘇軾詞賞析集:巴蜀書社,1996:27
賞析
詞開篇寫景,雨後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可是那遠離故鄉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物我對照,更反襯出鄉思之深。以下接著寫北固山一帶碧水環山的秀麗景色。弧形的江面,彷彿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峰好像是美人的髮髻。上片主要寫景,在作者筆下展開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清麗的春景,眼前的圖畫般的美景,卻鉤起了作者無盡的鄉愁,在這裡作者運用了物我對照樂景襯哀愁的寫法,山水雖美,但終不是自己的故鄉。
詞的下片緊承上片側重寫自己的思鄉的心情。作者落筆對面,先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鄉,而是寫收到鄉書一封, “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從這些語句中可以體會到詞人的 家人急盼遠方的遊子歸家的殷切心情,以虛寫實,更可見作者難耐思鄉之情。家人盼歸,可是作者回鄉的日程還是遙遙無期,面對無可奈何的局面,作者只能是借酒澆愁面對東風拋灑熱淚了,所以結句說“回首送春拼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我只有回頭拼命喝酒,送春歸去,春風倒還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淚涕。
最後這兩句不回答鄉書中的問題,而是以春光易逝借酒澆愁作結,但是有家難歸之意已溢於言表。這種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發了他那種難以言狀的思鄉之情。
參考資料:
1、戴俊安 編 .《蘇軾詩詞選注》:東坡詩社, 2003 5:2創作背景
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鄉親友的聯絡全靠江船通郵,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春,蘇軾在潤州京口收到家鄉來的一封書信,信中殷勤致意,詢問歸期,蘇軾的思鄉之情便難以抑制了,在身為宦遊之人身不由己的痛苦下,作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王思宇主編.蘇軾詞賞析集:巴蜀書社,1996:27
賞析
詞開篇寫景,雨後春天的景色更加青翠美麗,可是那遠離故鄉的人,深沉的愁恨總洗不去。物我對照,更反襯出鄉思之深。以下接著寫北固山一帶碧水環山的秀麗景色。弧形的江面,彷彿是碧玉梳子,蒼翠的山峰好像是美人的髮髻。上片主要寫景,在作者筆下展開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清麗的春景,眼前的圖畫般的美景,卻鉤起了作者無盡的鄉愁,在這裡作者運用了物我對照樂景襯哀愁的寫法,山水雖美,但終不是自己的故鄉。
詞的下片緊承上片側重寫自己的思鄉的心情。作者落筆對面,先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鄉,而是寫收到鄉書一封, “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從這些語句中可以體會到詞人的 家人急盼遠方的遊子歸家的殷切心情,以虛寫實,更可見作者難耐思鄉之情。家人盼歸,可是作者回鄉的日程還是遙遙無期,面對無可奈何的局面,作者只能是借酒澆愁面對東風拋灑熱淚了,所以結句說“回首送春拼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我只有回頭拼命喝酒,送春歸去,春風倒還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淚涕。
最後這兩句不回答鄉書中的問題,而是以春光易逝借酒澆愁作結,但是有家難歸之意已溢於言表。這種不答之答比直接回答具有更強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抒發了他那種難以言狀的思鄉之情。
參考資料:
1、戴俊安 編 .《蘇軾詩詞選注》:東坡詩社, 2003 5:2-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