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春月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蘇軾

二月十五夜,與趙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搖盪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雲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宋詞精選 婉約 春天 月亮 傷懷

譯文

譯文
春日庭院,皓月當空,堂前小酌,飄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迴廊,舞步旋轉,樹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雲,薄薄的霧,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輕人及時行樂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執著地照著離別之人,引兩地傷情。

註釋
香醪:美酒佳釀
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參考資料:
1、蘇軾 .蘇東坡全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年12月 .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元祐七年(1092),蘇軾知守潁州時。一年春夜,堂前梅花大開,月色鮮霽。王夫人對蘇軾說:“春月色勝於秋月色;秋月令人慘悽,春月令人和悅。何不邀幾個朋友來,飲此花下。”聽了夫人的話,蘇軾十分高興。於是,便邀來幾位朋友,在梅花樹下飲酒賞月,並取王夫人的語意,填寫了這首《減字木蘭花》。   

參考資料:
1、鄧紹基,周秀才,侯光復.《中國古代十大詞人精品全集》.大連:大連出版社,1998:237

2、徐潛.《中國掌故大觀》.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15

簡析

  上片寫景。月下賞花,飲酒賦詩,是古詩詞中常見的題材,讀者關心的是詩人舉杯時所產生的感受和聯想。蘇軾此首寫他把月光斟進自己的酒杯裡,讓讀者與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這種感受是新奇的,大膽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開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瀉向杯中。而“搖盪”一詞,正透露出詩人舉杯相屬的豪興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詩人從尋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尋常的詩意,於平易中見工夫,逸趣中顯天才。月色是這樣的皎潔明淨,所照之處冷浸一片銀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顯得璀燦晶瑩,洗盡鉛華見雪肌。詩人不禁離席,漫步於積水空明的迴廊上。此時他始覺幽香襲來,柔順清潤,以至於物我兩忘,陶醉在這優美安謐的境界之中。

  下片發議論。過片由“半落梅花”而來,“欲落梅花更多情”,何況這梅花煙霧輕籠,有一種朦朧含渾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來“總是少年行樂處”,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趙德麟。詩人很賞識這位年輕的籤判,稱讚他“吏事通敏,文采俊麗,志節端亮,議論英發。”他們平時詩歌唱和,此時又同飲花下,“齒髮日向疏”的太守,也有與少年同遊樂之意。最後以其夫人關於月色的議論作結,他認為這議論富有詩意。

  在這首詞中,他選取了月色、梅花,冷香,迴廊,煙霧等,構成清幽恬靜的藝術境界,表現了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從政治得失中解脫出來,一念清淨,曠達閒適,這表現了他精神生活的一個方面。

參考資料:

1、傅庚生,傅光.《百家唐宋詞新話》.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194

譯文及註釋二

  上片“小桃枝下試羅裳”,是說出遊前的準備。天氣漸暖,要換上春天的羅裳,不是一換就得,所以要試,試衣於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農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映襯唐人崔護《題都城南莊》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如此,鮮豔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澤又引來了翩翩的蝴蝶。不說蝴蝶環繞飛舞,卻說“蝶粉鬥遺香”,蝶翅上撲落的粉末和女子遺落的香澤比賽,哪一種更香,這就婉轉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來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說。

  遊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寶馬香車的,“玉輪碾平芳草”,從芳草地上忽忽駛過,車中的貴婦嬌娃,也只在車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惱紅妝”,這半面嬌容卻引起這位遊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為她們乘坐的香車對於芳草的摧殘,也可能因為她們不暇他顧的高傲姿態。李商隱《南朝》詩云:“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瑤光。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諷刺南朝苟安於半壁江山,猶如徐妃之半面妝,如取用李商隱詩意,則“半面惱紅妝”當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圖苟安一時,如同南朝梁、陳末年故事。這種時事使人煩惱,故云:“半面惱紅妝。”惟此,前面的“玉輪碾平芳草”也可解釋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壓制賢才,這樣來解釋這兩句詞,可能顯得牽強一些,但是,“半面惱紅妝”又似乎不是一般語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風乍暖,日初長,嫋垂楊”三句,寫的是初春景象。風才開始變暖,白天才開始變長,垂掛的柳枝才綴上新綠而隨風飄蕩。三句非常緊湊。從幾種事物中觀察,感受表現了初春的特點。而以下的三句“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卻大有春事已過的景象。關於燕子,在子龍詞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眼兒媚》“只愁又見,柳綿亂落,燕語星星”、《蝶戀花·春日》“燕子乍來春漸老,亂紅相對愁眉掃”、《江城子·病起春盡》“憑燕子,罵東風”。幾乎都是與暮春春盡聯絡著。此處“一雙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萬點飛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滿地斜陽”也平添了一份悽清。這後面的三個四字句,與前面的三個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時間上有發展,似是感嘆著“九十韶光如夢短”(《漁家傲》),由初春寫到春夫,時間上的跨度是為了表現情感上的跨度。

  這首詞描寫春遊所見,情景相生,處處透著詞人盎然的遊興。詞的開始兩句用烘托法。桃下試裳能讓人產生“桃之天天,灼灼其華”的聯想。而蝶粉斗香,又可想見女子春服豔麗如花的美好形象。接下來輪碾芳草,紅妝半露,也是情態畢現,鮮明如畫。整個上片著筆於人,濃墨重彩。下片則轉而寫景。風暖日長,垂楊嫋嫋,雙燕翩翩,一派生機蓬勃的景象。景潤人心,詞人想必也是逸興滿懷。結尾“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微微露出美景不能永駐的淡淡春愁。正如杜甫《曲江》“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及梅堯臣《蘇幕遮》“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所歌詠,在這樣的時刻,文人總不免會透出一絲纖柔的情懷。

參考資料:

1、元明清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333-334頁 2、薛玉坤,鞠婷,何抗.古小詞精華: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第212頁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元祐七年(1092),蘇軾知守潁州時。一年春夜,堂前梅花大開,月色鮮霽。王夫人對蘇軾說:“春月色勝於秋月色;秋月令人慘悽,春月令人和悅。何不邀幾個朋友來,飲此花下。”聽了夫人的話,蘇軾十分高興。於是,便邀來幾位朋友,在梅花樹下飲酒賞月,並取王夫人的語意,填寫了這首《減字木蘭花》。   

參考資料:
1、鄧紹基,周秀才,侯光復.《中國古代十大詞人精品全集》.大連:大連出版社,1998:237

2、徐潛.《中國掌故大觀》.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15

簡析

  上片寫景。月下賞花,飲酒賦詩,是古詩詞中常見的題材,讀者關心的是詩人舉杯時所產生的感受和聯想。蘇軾此首寫他把月光斟進自己的酒杯裡,讓讀者與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這種感受是新奇的,大膽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開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瀉向杯中。而“搖盪”一詞,正透露出詩人舉杯相屬的豪興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詩人從尋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尋常的詩意,於平易中見工夫,逸趣中顯天才。月色是這樣的皎潔明淨,所照之處冷浸一片銀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顯得璀燦晶瑩,洗盡鉛華見雪肌。詩人不禁離席,漫步於積水空明的迴廊上。此時他始覺幽香襲來,柔順清潤,以至於物我兩忘,陶醉在這優美安謐的境界之中。

  下片發議論。過片由“半落梅花”而來,“欲落梅花更多情”,何況這梅花煙霧輕籠,有一種朦朧含渾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來“總是少年行樂處”,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趙德麟。詩人很賞識這位年輕的籤判,稱讚他“吏事通敏,文采俊麗,志節端亮,議論英發。”他們平時詩歌唱和,此時又同飲花下,“齒髮日向疏”的太守,也有與少年同遊樂之意。最後以其夫人關於月色的議論作結,他認為這議論富有詩意。

  在這首詞中,他選取了月色、梅花,冷香,迴廊,煙霧等,構成清幽恬靜的藝術境界,表現了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從政治得失中解脫出來,一念清淨,曠達閒適,這表現了他精神生活的一個方面。

參考資料:

1、傅庚生,傅光.《百家唐宋詞新話》.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194

譯文及註釋二

  上片“小桃枝下試羅裳”,是說出遊前的準備。天氣漸暖,要換上春天的羅裳,不是一換就得,所以要試,試衣於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農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映襯唐人崔護《題都城南莊》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如此,鮮豔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澤又引來了翩翩的蝴蝶。不說蝴蝶環繞飛舞,卻說“蝶粉鬥遺香”,蝶翅上撲落的粉末和女子遺落的香澤比賽,哪一種更香,這就婉轉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來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說。

  遊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寶馬香車的,“玉輪碾平芳草”,從芳草地上忽忽駛過,車中的貴婦嬌娃,也只在車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惱紅妝”,這半面嬌容卻引起這位遊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為她們乘坐的香車對於芳草的摧殘,也可能因為她們不暇他顧的高傲姿態。李商隱《南朝》詩云:“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瑤光。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諷刺南朝苟安於半壁江山,猶如徐妃之半面妝,如取用李商隱詩意,則“半面惱紅妝”當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圖苟安一時,如同南朝梁、陳末年故事。這種時事使人煩惱,故云:“半面惱紅妝。”惟此,前面的“玉輪碾平芳草”也可解釋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壓制賢才,這樣來解釋這兩句詞,可能顯得牽強一些,但是,“半面惱紅妝”又似乎不是一般語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風乍暖,日初長,嫋垂楊”三句,寫的是初春景象。風才開始變暖,白天才開始變長,垂掛的柳枝才綴上新綠而隨風飄蕩。三句非常緊湊。從幾種事物中觀察,感受表現了初春的特點。而以下的三句“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卻大有春事已過的景象。關於燕子,在子龍詞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眼兒媚》“只愁又見,柳綿亂落,燕語星星”、《蝶戀花·春日》“燕子乍來春漸老,亂紅相對愁眉掃”、《江城子·病起春盡》“憑燕子,罵東風”。幾乎都是與暮春春盡聯絡著。此處“一雙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萬點飛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滿地斜陽”也平添了一份悽清。這後面的三個四字句,與前面的三個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時間上有發展,似是感嘆著“九十韶光如夢短”(《漁家傲》),由初春寫到春夫,時間上的跨度是為了表現情感上的跨度。

  這首詞描寫春遊所見,情景相生,處處透著詞人盎然的遊興。詞的開始兩句用烘托法。桃下試裳能讓人產生“桃之天天,灼灼其華”的聯想。而蝶粉斗香,又可想見女子春服豔麗如花的美好形象。接下來輪碾芳草,紅妝半露,也是情態畢現,鮮明如畫。整個上片著筆於人,濃墨重彩。下片則轉而寫景。風暖日長,垂楊嫋嫋,雙燕翩翩,一派生機蓬勃的景象。景潤人心,詞人想必也是逸興滿懷。結尾“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微微露出美景不能永駐的淡淡春愁。正如杜甫《曲江》“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及梅堯臣《蘇幕遮》“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所歌詠,在這樣的時刻,文人總不免會透出一絲纖柔的情懷。

參考資料:

1、元明清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333-334頁 2、薛玉坤,鞠婷,何抗.古小詞精華: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第212頁

詩人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