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漁父醉原文賞析
漁父醉,蓑衣舞,醉裡卻尋歸路。輕舟短棹任斜橫,醒後不知何處。
譯文
譯文
漁父酒醉了,披著蓑衣走路跌跌蹌蹌像跳舞。醉酒的漁父想尋找回去的歸途。短槳小船無人執掌,任它隨意漂流。酒醒以後,漁父不知身在何處。
註釋
蓑(suō)衣舞:指漁父穿著蓑衣醉行之狀。
卻:往回走。
短棹(zhào):小槳。
1、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43-147
2、劉石 評註.蘇軾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92
3、朱靖華 等.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7:856-863
4、徐康銘.兒童讀唐宋詞.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1993:93
賞析
前兩句點化引用了唐代詩人孟郊《送淡公》(之三)“獨迷舞短蓑”詩意,寫了漁父狂飲爛醉而忘形的神態。“漁父醉,蓑衣舞”,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漁父狂飲爛醉以致神魂顛倒、身不由己的詼諧狀態。“蓑衣舞”三字逼真傳神,漁父醉後那踉踉蹌蹌的行走模樣躍然紙上,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醉裡卻尋歸路”,進一步渲染了漁父醉後神不附體、欲歸無路的昏沉狀態。連東南西北都弄不清楚,回去的道路也找不到了,只好“輕舟短棹任斜橫”。
作者曾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遊赤壁湖時,也狂飲爛醉過,結果是“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此詞裡漁父的狂飲爛醉,其結果比作者遊赤壁時的境況好不了多少,同樣會是“餚核既盡,杯盤狼藉”。所不同的是:相與枕藉乎家中,“醉後不知何處?”最後兩句為點題之筆,反映了漁父那種狂放不羈、自由自在的恬淡生活心態。
第二首詞先描寫,後敘述,描寫與敘述融會運用,集中渲染了漁父“醉”後百事皆空的心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此詞隱含了道家崇尚自然、清淨無為的思想,反映了詞人隨緣放曠、任天而動的達觀胸懷。
參考資料:
1、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43-147 2、朱靖華 等.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7:856-863 3、李世忠.逐臣的悲憫——論蘇軾的一組《漁父》詞.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2(1)詩人蘇軾
-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