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漁父醒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蘇軾

漁父醒,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

寫人 飲酒

譯文

譯文
漁父酒醒以後,春江上時光已是正午。醒來只見陣陣落花飛絮。醒了以後還會再喝醉,醉了以後又會再醒。將古往今來人間的功名利祿付之一笑。

註釋
午:正午,晌午。
夢斷:夢醒,酒醒。
今古:古往今來。

參考資料:
1、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43-147

2、劉石 評註.蘇軾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92

3、朱靖華 等.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7:856-863

4、徐康銘.兒童讀唐宋詞.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1993:93

賞析

  “漁父醒,春江午”,描敘漁父從醉到醒經歷的時間。春江正午,生機勃勃,自然清新。由爛醉到沉睡,再到延醒,時間長達半天,表現了漁父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樂天而動的。“夢斷落花飛絮”,漁父一覺醒來,只見楊柳依依,“落花飛絮”,一派春光滿江濱,令漁父賞心悅目。

  “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為畫龍點睛之筆。醉—醒,醒—醉,醉—醒,反覆傳遞,刻畫了醉翁漁父的處世形象,富有哲理性。白居易《醉吟先生傳》:“又飲數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復醒,醒復吟,吟復飲,飲復醉。醉吟相仍,若迴圈然。”此處點化運用了白居易這段關於詩人飲—醉—吟“迴圈”式的人生真諦的妙筆,道出了在封建社會裡,世界上最清醒的人是漁父,是漁父一類的詩人。是漁父們每飲一次、醉一次、醒一次、吟一次,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境界就昇華一次。迴圈往復,不斷進行,最終自然精闢地發出“一笑人間今古”的深沉感嘆。至此,詞人思想上出現了飛躍,由“莫問世間何事”(《好事近·煙外倚危樓》)進到“俯仰人間今古”(《西江月·重九》),再進到“一笑人間今古”。從“莫問”到“俯仰”再到“一笑”,清晰地反映了詞人貶謫黃州後思想變化的歷程。“一笑”便突出詞人此時此地的高潔而自適的坦然心態和清醒的人生觀。

  第三首詞寫漁父隨緣放曠、與世無爭的超然心態。先描寫,後議論,景理融合,將漁父置於大好春光中來看世界,強化了漁父的“醒”眼與“笑”態,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思想。

參考資料:

1、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43-147 2、朱靖華 等.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7:856-863 3、李世忠.逐臣的悲憫——論蘇軾的一組《漁父》詞.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2(1)

賞析

  “漁父醒,春江午”,描敘漁父從醉到醒經歷的時間。春江正午,生機勃勃,自然清新。由爛醉到沉睡,再到延醒,時間長達半天,表現了漁父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樂天而動的。“夢斷落花飛絮”,漁父一覺醒來,只見楊柳依依,“落花飛絮”,一派春光滿江濱,令漁父賞心悅目。

  “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為畫龍點睛之筆。醉—醒,醒—醉,醉—醒,反覆傳遞,刻畫了醉翁漁父的處世形象,富有哲理性。白居易《醉吟先生傳》:“又飲數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復醒,醒復吟,吟復飲,飲復醉。醉吟相仍,若迴圈然。”此處點化運用了白居易這段關於詩人飲—醉—吟“迴圈”式的人生真諦的妙筆,道出了在封建社會裡,世界上最清醒的人是漁父,是漁父一類的詩人。是漁父們每飲一次、醉一次、醒一次、吟一次,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境界就昇華一次。迴圈往復,不斷進行,最終自然精闢地發出“一笑人間今古”的深沉感嘆。至此,詞人思想上出現了飛躍,由“莫問世間何事”(《好事近·煙外倚危樓》)進到“俯仰人間今古”(《西江月·重九》),再進到“一笑人間今古”。從“莫問”到“俯仰”再到“一笑”,清晰地反映了詞人貶謫黃州後思想變化的歷程。“一笑”便突出詞人此時此地的高潔而自適的坦然心態和清醒的人生觀。

  第三首詞寫漁父隨緣放曠、與世無爭的超然心態。先描寫,後議論,景理融合,將漁父置於大好春光中來看世界,強化了漁父的“醒”眼與“笑”態,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思想。

參考資料:

1、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43-147 2、朱靖華 等.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7:856-863 3、李世忠.逐臣的悲憫——論蘇軾的一組《漁父》詞.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2(1)

詩人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