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示阿慈闕闕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釋德洪

寺已餘十僧,田不登百數。何以常乏食,強半了租賦。

今年失布種,正坐無牛具。六月始分秧,江流冒塍路。

水退秧陷泥,經月已無雨。枯根拆龜兆,瘦葉壓勃土。

鄰家飯早佔,我方質袍褲。此生為口腹,夢幻相煎煮。

阿慈佐井臼,事眾耐辛苦。今朝質且盡,父子屹相覷。

頹然輒坐睡,欠伸久不語。只個甘露滅,可質請持去。

詩人釋德洪
    年十四,父母雙亡,依三峰靘禪師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試經於東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為僧。四年後南歸,依真淨禪師於廬山歸宗寺,隨真淨遷洪州石門。二十九歲始,遊方東吳、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涼寺。冒名剃度事發,入獄一年,勒令返俗。後至東京,入丞相張商英、樞密郭天信門下,再得度,賜名寶覺圓明禪師。徽宗政和元年(1111),張、郭貶黜,亦受牽連,發配朱崖軍(今海南三亞)。三年,得釋。四年,返筠州,館於荷塘寺。後又被誣以張懷素黨系南昌獄百餘日,遇赦,歸湘上南臺。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