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寄嚴蓀友原文賞析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卻到樑溪。匆匆剛欲話分攜,香消夢冷,窗白一聲雞。
譯文
譯文
你我分別後,你的閒情雅趣寄託在何處呢?如今因為思念你,我早已形容憔悴、異於當初,那飄零的心事只有殘月和落花懂得。
我生來不知江南之路,在夢中卻分明來到了你的家鄉樑溪,剛要與你訴說離別後的諸般情形,卻被一聲雞叫驚醒。夢中溫馨的情誼也已消逝。
註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此詞雙調五十八字,平韻格。
嚴蓀友:即嚴繩孫,字蓀友,號秋水,無錫人。詞人好友。
初鶯早雁:初鶯,借喻春暮之時。早雁,借指秋末之日。此謂春去秋來,無日不相思念友。
“生小”二句:意謂自己生來不知江南之路,卻夢裡到了樑溪。樑溪,原系太湖一支流,此處代指蓀友的家鄉無錫。
分攜:分手攜手,謂聚散,側重指分離。
香消夢冷:謂一夢醒來。香消,形容夢中溫馨的情誼消逝了。夢冷,夢斷、夢醒。
賞析
此詞是詞人寄贈好友之作,表達對好友的相思相憶之情。上闋寫詞人因思念好友而形容憔悴,其孤獨落寞之感只有殘花知曉;下闋說自己為了尋覓友人,以至於夢魂踏上了通往江南的陌生道路與友人相聚。詞人與好友不得相見,便想借美夢與好友傾訴心跡,其情誼之深,可見一斑。
上片寫春去秋來,他沒有一天不在思念好友嚴繩孫,以至於形容憔悴,與以前判若兩人。但他心中這種孤獨寂寞之感,除了零落的殘花落絮,再無人能知曉。
下片寫由思念至深至切而生出夢幻,竟夢到了自己不知路途的蓀友的家鄉,如此虛擬之筆很浪漫,很感人。但好夢難留,他剛要與好友傾訴別後的相思之意,卻突然從美夢中醒來,只聽得窗外傳來一聲雄雞的鳴叫聲,天邊已經顯出了魚肚白,令人不勝悵惋。詞人與好友不得相見,便想借美夢與好友傾訴心跡,對好友的思念之情溢於言表。其深摯的友情,深切的懷念,在詞中表達得淋漓盡致。
參考資料:
1、馬大勇 評註.納蘭詞.北京:中華書局,2015:179-181 2、《經典讀庫》編委會.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237-238創作背景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初夏,嚴蓀友南歸。據此詞“生小不知江上路”句與嚴蓀友《祭文》中“昨年扈從,兄到吳門,歸與吾言,裡俗何喧,前人所誇,舉不足論”句,足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前納蘭足跡未至江南。故此詞當作於嚴氏南歸後二年裡,即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秋至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冬之前。再根據“如今憔悴”、“飄零”、“殘月落花”等句,可知此詞作於盧氏亡故後。張草紉《納蘭詞箋註》:“此詞可能作於康熙十六年盧氏去世後,故曰‘如今憔悴異當時’。”這就可進一步定此詞作於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秋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春之間。
參考資料:
1、閔澤平.納蘭詞全集.武漢:崇文書局有限公司,2015:95-96
2、馬大勇 評註.納蘭詞.北京:中華書局,2015:179-181
3、《經典讀庫》編委會.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237-238
賞析
此詞是詞人寄贈好友之作,表達對好友的相思相憶之情。上闋寫詞人因思念好友而形容憔悴,其孤獨落寞之感只有殘花知曉;下闋說自己為了尋覓友人,以至於夢魂踏上了通往江南的陌生道路與友人相聚。詞人與好友不得相見,便想借美夢與好友傾訴心跡,其情誼之深,可見一斑。
上片寫春去秋來,他沒有一天不在思念好友嚴繩孫,以至於形容憔悴,與以前判若兩人。但他心中這種孤獨寂寞之感,除了零落的殘花落絮,再無人能知曉。
下片寫由思念至深至切而生出夢幻,竟夢到了自己不知路途的蓀友的家鄉,如此虛擬之筆很浪漫,很感人。但好夢難留,他剛要與好友傾訴別後的相思之意,卻突然從美夢中醒來,只聽得窗外傳來一聲雄雞的鳴叫聲,天邊已經顯出了魚肚白,令人不勝悵惋。詞人與好友不得相見,便想借美夢與好友傾訴心跡,對好友的思念之情溢於言表。其深摯的友情,深切的懷念,在詞中表達得淋漓盡致。
參考資料:
1、馬大勇 評註.納蘭詞.北京:中華書局,2015:179-181 2、《經典讀庫》編委會.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237-238創作背景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初夏,嚴蓀友南歸。據此詞“生小不知江上路”句與嚴蓀友《祭文》中“昨年扈從,兄到吳門,歸與吾言,裡俗何喧,前人所誇,舉不足論”句,足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前納蘭足跡未至江南。故此詞當作於嚴氏南歸後二年裡,即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秋至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冬之前。再根據“如今憔悴”、“飄零”、“殘月落花”等句,可知此詞作於盧氏亡故後。張草紉《納蘭詞箋註》:“此詞可能作於康熙十六年盧氏去世後,故曰‘如今憔悴異當時’。”這就可進一步定此詞作於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秋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春之間。
參考資料:
1、閔澤平.納蘭詞全集.武漢:崇文書局有限公司,2015:95-96
2、馬大勇 評註.納蘭詞.北京:中華書局,2015:179-181
3、《經典讀庫》編委會.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237-238
-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