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中好·誰道陰山行路難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納蘭性德

誰道陰山行路難。風毛雨血萬人歡。鬆梢露點沾鷹紲,蘆葉溪深沒馬鞍。
依樹歇,映林看。黃羊高宴簇金盤。蕭蕭一夕霜風緊,卻擁貂裘怨早寒。

邊塞 寫景 抒情 豪邁

譯文

譯文
是誰說陰山之路無法行走呢?大規模狩獵時禽獸毛血紛飛萬人慶祝。松樹梢上的露珠沾溼了拴鷹的繩索,蘆葦深的都沒過了馬鞍。
靠著樹休息,映襯著林子看著。眾人圍著用黃羊慶祝。霜風吹著,晚上都是寒冷的,擁有用貂的毛皮製作的衣服卻怨著冬天來的比較早。

註釋
於中好: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於傳奇劇的結尾處。
風毛雨血:指大規模狩獵時禽獸毛血紛飛的情景。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鷹紲(xiè):拴鷹的繩索。
馬鞍(ān):馬具之一,一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後均凸起。。
黃羊:一種野羊。
簇(cù):眾人圍聚。
貂裘(diāo qiú):用貂的毛皮製作的衣服。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納蘭詞注,嶽麓書社,2005.1,第124頁

賞析

  上片描繪塞上自然風光,前二句說陰山道上並非“行路難”,而是別有一番情趣滋味。顯然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 “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接著二句寫塞上特異的風光,進一步烘托了這種特殊環境下的體會。

  下片寫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繪途中的休憩和歡宴,後二句轉而描述了異域的風俗異味,此中的“怨早寒”並非真的哀怨,而是表達了一種驚異的心理感受。

  這首詞氣勢豪邁,格調激越,細緻生動地描摹了塞上風光。通過對狩獵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細緻描寫以及射獵後的宴飲場面和特有的塞外風情和驚奇的感受的描寫,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豪邁之情。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295頁

2、《經典讀庫》編委會編著,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11,第165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九月(公元1678年),康熙巡行至遵化及景忠山,詞人親自陪同,這首《於中好》就是詞人在狩獵途中所寫的。  

參考資料:
1、閔澤平編著,納蘭詞全集 彙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03,第81頁

2、(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295頁

賞析

  上片描繪塞上自然風光,前二句說陰山道上並非“行路難”,而是別有一番情趣滋味。顯然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 “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接著二句寫塞上特異的風光,進一步烘托了這種特殊環境下的體會。

  下片寫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繪途中的休憩和歡宴,後二句轉而描述了異域的風俗異味,此中的“怨早寒”並非真的哀怨,而是表達了一種驚異的心理感受。

  這首詞氣勢豪邁,格調激越,細緻生動地描摹了塞上風光。通過對狩獵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細緻描寫以及射獵後的宴飲場面和特有的塞外風情和驚奇的感受的描寫,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豪邁之情。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295頁

2、《經典讀庫》編委會編著,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11,第165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九月(公元1678年),康熙巡行至遵化及景忠山,詞人親自陪同,這首《於中好》就是詞人在狩獵途中所寫的。  

參考資料:
1、閔澤平編著,納蘭詞全集 彙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03,第81頁

2、(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295頁

賞析

  上片描繪塞上自然風光,前二句說陰山道上並非“行路難”,而是別有一番情趣滋味。顯然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 “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接著二句寫塞上特異的風光,進一步烘托了這種特殊環境下的體會。

  下片寫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繪途中的休憩和歡宴,後二句轉而描述了異域的風俗異味,此中的“怨早寒”並非真的哀怨,而是表達了一種驚異的心理感受。

  這首詞氣勢豪邁,格調激越,細緻生動地描摹了塞上風光。通過對狩獵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細緻描寫以及射獵後的宴飲場面和特有的塞外風情和驚奇的感受的描寫,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豪邁之情。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295頁

2、《經典讀庫》編委會編著,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11,第165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九月(公元1678年),康熙巡行至遵化及景忠山,詞人親自陪同,這首《於中好》就是詞人在狩獵途中所寫的。  

參考資料:
1、閔澤平編著,納蘭詞全集 彙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03,第81頁

2、(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295頁

賞析

  上片描繪塞上自然風光,前二句說陰山道上並非“行路難”,而是別有一番情趣滋味。顯然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 “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接著二句寫塞上特異的風光,進一步烘托了這種特殊環境下的體會。

  下片寫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繪途中的休憩和歡宴,後二句轉而描述了異域的風俗異味,此中的“怨早寒”並非真的哀怨,而是表達了一種驚異的心理感受。

  這首詞氣勢豪邁,格調激越,細緻生動地描摹了塞上風光。通過對狩獵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細緻描寫以及射獵後的宴飲場面和特有的塞外風情和驚奇的感受的描寫,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豪邁之情。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295頁

2、《經典讀庫》編委會編著,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11,第165頁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九月(公元1678年),康熙巡行至遵化及景忠山,詞人親自陪同,這首《於中好》就是詞人在狩獵途中所寫的。  

參考資料:
1、閔澤平編著,納蘭詞全集 彙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03,第81頁

2、(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295頁

詩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