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姜女祠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納蘭性德

海色殘陽影斷霓,寒濤日夜女郎祠。翠鈿塵網上蛛絲。
澄海樓高空極目,望夫石在且留題。六王如夢祖龍非。

懷古 歷史 感慨 批判 社會

譯文

譯文
落日殘陽的餘暉映在海面上,貼著湧動的浪濤,成為一段虛渺的霓虹。冰冷的潮水日夜拍打著姜女祠下的岩石,廟中孟姜女雕像的盤髻上已經結滿了細密的蛛絲和塵埃。
登上高聳的澄海樓眺望遠處,望夫石至今猶在,且在那裡可以見到文人墨客參觀遊覽時寫下的觀感題詩。六王畢、四海一的大業,恍然做了一場大夢,而秦始皇也旱已作古,他的英姿已長眠於地下。

註釋
浣溪沙:詞牌名,小令,又名《滿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三句,兩平韻。
姜女祠:又稱貞女祠,在山海關歡喜嶺以東鳳凰山上。據民間傳說,在秦始皇時,孟姜女的丈夫被強迫修築長城,一去幾年音信全無,她不遠千里去送寒衣,卻未找到丈夫。她在城下痛哭,城牆因而崩裂,露出了丈夫的屍骨,孟姜女痛不欲生,投海而死,姜女祠就是為紀念她而建,相傳始建於宋,明代重修。
斷霓(ní):斷虹。謂殘陽倒映海中猶如一段彩虹霓,副虹為霓。
女郎祠:即姜女祠。
翠鈿(diàn):用翠玉製成的首飾。
澄海樓:樓名。在河北省舊臨榆縣南寧海城上,明兵部主事王致中建。
望夫石:在姜女廟主殿後,為一巨石,上刻有“望夫石”三字。相傳為孟姜女望夫之處。留題:參觀或遊覽時寫下觀感、題詩。
“六王”句:六王:指戰國燕、趙、韓、魏、齊、楚六國。祖龍:指秦始皇。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著.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36頁 2、(清)納蘭性德著;孫紅穎解譯.納蘭詞全鑑: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02:第263頁

賞析

  上片寫姜女廟的淒涼與冷落。“海色殘陽影斷霓,寒濤日夜女郎祠”,詞因景而起,落日殘陽掛在薄薄的西天,餘暉映在海面上,貼著湧動的浪濤,組成了一段虛渺的霓虹。冷冽的潮水不辭疲憊,姜女祠裡日日夜夜聽聞浪濤拍打礁石的動靜。納蘭所處的時代距那痴情哭動長城,投海而死的孟姜女的年代已去甚遠,汪洋與孤守的祠堂桕望也不知過了多少個日夜,所以“翠鈿塵網上蛛絲”,廟中的孟姜女,盤髻上的翠翹金鈿依然網上層層細密的蛛絲與塵埃,翠玉光鮮的著色隨著女子投海,一同沉沒在歷史長卷之中。姜女追隨愛人而去,光鮮的歷史隨時代終結而去。

  下片抒發自己的感懷,情蘊景中。“澄海樓高空極目,望夫石在且留題”,立於澄海樓上眺望蒼茫之景,望夫石一如往昔等待之妻,堅守於南寧海城上。傳說孟姜女當年苦等丈夫不歸,幾番立於此地守望遠方,又抱寒衣遠赴尋找愛人,久之於此化為望夫之石,從此不論風雨部將停留於此,等候一個歸期。歸期無盡,望夫石佇立至今,已然可見文人墨客參觀遊覽時:寫下的觀感題詩,點滴墨跡都是歲月流淌的痕跡,隨著這長久堅守在此的石像一同見證歷史長河,流淌不息。一轉眼,“六王如夢祖龍非”,納蘭感嘆,六王畢四海歸一的大業,恍然只如夢了一場,悄無痕跡,秦始皇的英姿也業已長眠於地下。

  這詞詞題為“姜女祠”,寫盡壯鬧之景,博大之感,但事實並非單純紀遊之作,而是借遊此廟發往古之幽思,批判殘酷的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疾苦:抒今昔之感,欲抑先揚。全篇深厚別緻,感慨良深,意蘊悠然,是不可多得的詠史佳作。

參考資料:

1、納蘭容若著.一生最愛納蘭詞 全詞彩插珍藏版: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11:第62頁

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春扈從東巡的途中,納蘭到了山海關,登臨眺望,想起了孟姜女的悲慘傳說,又聯想到當時那些奴役人民的統治者如今也不復存在,不勝感慨,於是填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256頁

賞析

  上片寫姜女廟的淒涼與冷落。“海色殘陽影斷霓,寒濤日夜女郎祠”,詞因景而起,落日殘陽掛在薄薄的西天,餘暉映在海面上,貼著湧動的浪濤,組成了一段虛渺的霓虹。冷冽的潮水不辭疲憊,姜女祠裡日日夜夜聽聞浪濤拍打礁石的動靜。納蘭所處的時代距那痴情哭動長城,投海而死的孟姜女的年代已去甚遠,汪洋與孤守的祠堂桕望也不知過了多少個日夜,所以“翠鈿塵網上蛛絲”,廟中的孟姜女,盤髻上的翠翹金鈿依然網上層層細密的蛛絲與塵埃,翠玉光鮮的著色隨著女子投海,一同沉沒在歷史長卷之中。姜女追隨愛人而去,光鮮的歷史隨時代終結而去。

  下片抒發自己的感懷,情蘊景中。“澄海樓高空極目,望夫石在且留題”,立於澄海樓上眺望蒼茫之景,望夫石一如往昔等待之妻,堅守於南寧海城上。傳說孟姜女當年苦等丈夫不歸,幾番立於此地守望遠方,又抱寒衣遠赴尋找愛人,久之於此化為望夫之石,從此不論風雨部將停留於此,等候一個歸期。歸期無盡,望夫石佇立至今,已然可見文人墨客參觀遊覽時:寫下的觀感題詩,點滴墨跡都是歲月流淌的痕跡,隨著這長久堅守在此的石像一同見證歷史長河,流淌不息。一轉眼,“六王如夢祖龍非”,納蘭感嘆,六王畢四海歸一的大業,恍然只如夢了一場,悄無痕跡,秦始皇的英姿也業已長眠於地下。

  這詞詞題為“姜女祠”,寫盡壯鬧之景,博大之感,但事實並非單純紀遊之作,而是借遊此廟發往古之幽思,批判殘酷的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疾苦:抒今昔之感,欲抑先揚。全篇深厚別緻,感慨良深,意蘊悠然,是不可多得的詠史佳作。

參考資料:

1、納蘭容若著.一生最愛納蘭詞 全詞彩插珍藏版: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11:第62頁

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春扈從東巡的途中,納蘭到了山海關,登臨眺望,想起了孟姜女的悲慘傳說,又聯想到當時那些奴役人民的統治者如今也不復存在,不勝感慨,於是填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256頁

賞析

  上片寫姜女廟的淒涼與冷落。“海色殘陽影斷霓,寒濤日夜女郎祠”,詞因景而起,落日殘陽掛在薄薄的西天,餘暉映在海面上,貼著湧動的浪濤,組成了一段虛渺的霓虹。冷冽的潮水不辭疲憊,姜女祠裡日日夜夜聽聞浪濤拍打礁石的動靜。納蘭所處的時代距那痴情哭動長城,投海而死的孟姜女的年代已去甚遠,汪洋與孤守的祠堂桕望也不知過了多少個日夜,所以“翠鈿塵網上蛛絲”,廟中的孟姜女,盤髻上的翠翹金鈿依然網上層層細密的蛛絲與塵埃,翠玉光鮮的著色隨著女子投海,一同沉沒在歷史長卷之中。姜女追隨愛人而去,光鮮的歷史隨時代終結而去。

  下片抒發自己的感懷,情蘊景中。“澄海樓高空極目,望夫石在且留題”,立於澄海樓上眺望蒼茫之景,望夫石一如往昔等待之妻,堅守於南寧海城上。傳說孟姜女當年苦等丈夫不歸,幾番立於此地守望遠方,又抱寒衣遠赴尋找愛人,久之於此化為望夫之石,從此不論風雨部將停留於此,等候一個歸期。歸期無盡,望夫石佇立至今,已然可見文人墨客參觀遊覽時:寫下的觀感題詩,點滴墨跡都是歲月流淌的痕跡,隨著這長久堅守在此的石像一同見證歷史長河,流淌不息。一轉眼,“六王如夢祖龍非”,納蘭感嘆,六王畢四海歸一的大業,恍然只如夢了一場,悄無痕跡,秦始皇的英姿也業已長眠於地下。

  這詞詞題為“姜女祠”,寫盡壯鬧之景,博大之感,但事實並非單純紀遊之作,而是借遊此廟發往古之幽思,批判殘酷的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疾苦:抒今昔之感,欲抑先揚。全篇深厚別緻,感慨良深,意蘊悠然,是不可多得的詠史佳作。

參考資料:

1、納蘭容若著.一生最愛納蘭詞 全詞彩插珍藏版: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11:第62頁

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春扈從東巡的途中,納蘭到了山海關,登臨眺望,想起了孟姜女的悲慘傳說,又聯想到當時那些奴役人民的統治者如今也不復存在,不勝感慨,於是填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256頁

詩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