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淥水亭秋夜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納蘭性德

水浴涼蟾風入袂,魚鱗蹙損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難睡。西風月落城烏起。

寫景 抒情 悠然

譯文

譯文
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水中,秋風徐來,掀起一片漣漪,水波盪漾,像拋下了一把細碎的金子。如此良辰美景本該邀朋喚友,對酒當歌。卻不料萬般惆悵湧上心頭,深夜難眠,無心飲酒。輾轉反側,直至看盡月落烏啼,天際破曉,竟是通宵未眠。

註釋
①《天仙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名。
②淥水亭:建在淥水邊的園亭,落成於康熙十二年之前。淥水,池水名,位於明珠府內。
③涼蟾(chán):倒映在水面上的月影。
④袂(mèi):指衣袖。
⑤蹙:拼音cù。
⑥金波:倒映在水中的月影。
⑦好天良夜:好時光,好日子。
⑧城烏:城樓上的烏鴉。此句指天將亮。

參考資料:

1、《經典讀庫》編委會編著.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11:第251頁 2、(清)納蘭性德著.聶小晴註譯,納蘭詞全編箋註: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08:第55頁 3、(清)納蘭性德著,田萍註解.納蘭詞全集鑑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374頁

賞析

  首二句描繪水面上的物景。謂晚風吹拂,衣袂輕揚。月亮映照在水中。魚兒遊走,水波浮動。月影閃現金光,像魚鱗一般細碎。這是第一層意思。淥水亭秋夜景象呈現眼前。

  中間三句,承接當前景,敘當前事。謂好天良夜,美酒盈樽,只可惜,心已醉,愁未消,長夜難眠。這是第二層意思。記述獨飲情事。

  最後,以景語結。謂漏聲斷,月西斜,城上烏鴉飛起。這是全篇總歸納。可見盈樽美酒並不能消除其清夜濃愁。

  整體看,首二句皆七言,押韻,為一個層面;中間三句,七言一句不押韻,兩個三言短句押韻,為一個層面;最後一句單獨押韻,為一個層面。三個層面,層折變換,倚聲家於此,仍有往返的餘地。

  全詞六句、五仄韻。篇幅短窄,並多齊整的律式句。表現了納蘭面對淥水亭秋夜的良辰好景,卻暗自懷愁難寐的心緒。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著.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43-144頁

創作背景

  該詞作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後的某個秋夜時分的淥水亭,納蘭性德因為面對淥水亭秋夜的良辰好景,卻暗自懷愁難寐的心緒而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著.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43-144頁

賞析

  首二句描繪水面上的物景。謂晚風吹拂,衣袂輕揚。月亮映照在水中。魚兒遊走,水波浮動。月影閃現金光,像魚鱗一般細碎。這是第一層意思。淥水亭秋夜景象呈現眼前。

  中間三句,承接當前景,敘當前事。謂好天良夜,美酒盈樽,只可惜,心已醉,愁未消,長夜難眠。這是第二層意思。記述獨飲情事。

  最後,以景語結。謂漏聲斷,月西斜,城上烏鴉飛起。這是全篇總歸納。可見盈樽美酒並不能消除其清夜濃愁。

  整體看,首二句皆七言,押韻,為一個層面;中間三句,七言一句不押韻,兩個三言短句押韻,為一個層面;最後一句單獨押韻,為一個層面。三個層面,層折變換,倚聲家於此,仍有往返的餘地。

  全詞六句、五仄韻。篇幅短窄,並多齊整的律式句。表現了納蘭面對淥水亭秋夜的良辰好景,卻暗自懷愁難寐的心緒。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著.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43-144頁

創作背景

  該詞作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後的某個秋夜時分的淥水亭,納蘭性德因為面對淥水亭秋夜的良辰好景,卻暗自懷愁難寐的心緒而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著.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43-144頁

賞析

  首二句描繪水面上的物景。謂晚風吹拂,衣袂輕揚。月亮映照在水中。魚兒遊走,水波浮動。月影閃現金光,像魚鱗一般細碎。這是第一層意思。淥水亭秋夜景象呈現眼前。

  中間三句,承接當前景,敘當前事。謂好天良夜,美酒盈樽,只可惜,心已醉,愁未消,長夜難眠。這是第二層意思。記述獨飲情事。

  最後,以景語結。謂漏聲斷,月西斜,城上烏鴉飛起。這是全篇總歸納。可見盈樽美酒並不能消除其清夜濃愁。

  整體看,首二句皆七言,押韻,為一個層面;中間三句,七言一句不押韻,兩個三言短句押韻,為一個層面;最後一句單獨押韻,為一個層面。三個層面,層折變換,倚聲家於此,仍有往返的餘地。

  全詞六句、五仄韻。篇幅短窄,並多齊整的律式句。表現了納蘭面對淥水亭秋夜的良辰好景,卻暗自懷愁難寐的心緒。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著.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43-144頁

創作背景

  該詞作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後的某個秋夜時分的淥水亭,納蘭性德因為面對淥水亭秋夜的良辰好景,卻暗自懷愁難寐的心緒而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著.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43-144頁

詩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