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寺七鬆韻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陳沆

不雨何為怒濤吼,綠雲橫鋪三十畝。生平入寺不拜佛,茲乃絕倒支離叟。

二鬆在左二松石,三鬆當中相配偶。旁一大榆羞老醜,掉頭意欲牆外走。

靈根日月照不到,元氣自貫天地後。我疑七鬆皆老龍,七龍上天成一鬆。

不然何故非枝葉,一一變化鱗鬣同。傳聞寺建自璫宦,幸未刻畫遭俗工。

譬如高人寄廡下,俊骨肯受凡夫容。六時常覺聲沸耳,一塵不生何處風。

安得長欃白木柄,斸取琥珀千年紅。不願食之壽無窮,亦不願作十八公。

但願骨節撐玲瓏,春氣不死冰雪胸。歌成似聞鬆太息,白鶴下來煙外立。

詩人陳沆

      陳沆(hàng)(1785~1826)著名詩人,文學家,清代古賦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稱為“一代文宗”。 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室名簡學齋,白石山館。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陳沆於嘉慶十八年(1813)中舉,二十四年(1819)中進士一甲一名,其策論文章,氣勢雄渾,論述精闢,筆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廣東省大主考(學政),次年,任清禮部會試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監察御史。陳沆卒年,《清史列傳》記為道光六年(1826)。周錫恩撰《陳修撰沆傳》則言年四十一,當為道光五年(1825)。後歸葬於浠水縣西調軍山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