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書原文賞析
情話忽在喉,欲言人萬里。何以達餘親,惟憑書一紙。
低頭拈禿筆,絮語不啟齒。喜怒呈心顏,訊述雜彼此。
如揮七絃琴,其音俱在指。聲飛入蓬蓽,儼若吾歸矣。
開緘恍面談,瑣屑過文史。小弟聽或騃,老婢聞而喜。
言之不見人,聆者先以視。遂使孤客嘆,灑然盈眾耳。
伊誰創此術,縮地差足擬。用以畫羈愁,萬金真可抵。
古人重骨肉,後人重朝市。但願名利生,不畏別離死。
我生豈大愚,胡為亦若是。風雪滿都城,驚寒常夜起。
妻孥誰在眼,獨咳昏燈裡。偶聞徵雁鳴,急欲覓雙鯉。
披裘拂長箋,指僵書愈駛。結念繞庭闈,餘情憶桑梓。
嗟予對床人,庶免呼庚癸。心長目苦眩,語亂復且俚。
鄰雞忽唱晨,刺刺猶未已。瘦僮儼蹲鴟,咍臺睡正美。
詩人張問陶
張問陶(1764—1814) ,清代傑出詩人、詩論家,著名書畫家。字仲冶,一字柳門。因善畫猿,亦自號“蜀山老猿”。嘉慶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於蘇州寓所。其生平事蹟見《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傳》卷七二《文苑傳三》、胡傳淮著《張問陶年譜》、《張船山書畫年譜》等文獻。張問陶著有《船山詩草》,存詩3500餘首。其詩天才橫溢,價重雞林,與袁枚、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被譽為“青蓮再世”、“少陵復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