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歌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洪亮吉

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

窮冬稜稜朔風裂,雪復包山沒山骨。峰形積古誰得窺,上有鴻蒙萬年雪。

天山之石綠如玉,雪與石光皆染綠。半空石墮冰忽開,對面居然落飛瀑。

青松崗頭鼠陸梁,一一竟欲餐天光。沿林弱雉飛不起,經月飽啖松花香。

人行山口雪沒蹤,山腹久已藏春風。始知靈境迥然異,氣候頓與三霄通。

我謂長城不須築,此險天教限沙漠。山南山北爾許長,瀚海黃河茲起伏。

他時逐客倘得還,置家亦象祁連山。控弦縱遜騾騎霍,投筆或似扶風班。

別家近已忘年載,日出滄溟倘家在。連峰偶一望東南,雲氣濛濛生腹背。

九州我昔歷險夷,五嶽頂上都標題。南條北條等閒爾,太乙太室輸此奇。

君不見奇鍾塞外天奚取,風力史人猛飛舉。一峰缺處補一雲,人慾出山雲不許。

詩人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經學家、文學家。初名蓮,又名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晚號更生居士。陽湖(今江蘇常州)人,籍貫安徽歙縣。乾隆五十五年科舉榜眼,授編修。嘉慶四年,上書軍機王大臣言事,極論時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詔以“罪亮吉後,言事者日少”,釋還。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駢體,與孔廣森並肩,學術長於輿地。洪亮吉論人口增長過速之害,實為近代人口學說之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