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下有懷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中秋節 月亮 懷人

譯文

譯文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懸,月光映上露珠晶瑩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溼了一樣。
被驚起的寒鵲不知道該到哪裡棲息,螢火蟲循著那燈光從捲簾飛入屋內。
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樹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淒涼,而這個時候從鄰居那邊傳來的杵聲在秋夜裡顯得那麼清晰急促。
你我相隔遙遠,如何去約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悵地望著同樣遙遠的月亮。

註釋
沾:潤溼。
棲:棲息。
簾:即竹簾,可以捲起,故稱捲簾。
 杵(chǔ):春米、搗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動詞,指搗衣。
佳期:原指與佳人相約會,後泛指歡聚之日。
望望:望了又望。
佇立:久久站立。

參考資料:

1、蕭楓,桑希臣編.唐詩宋詞元曲 一:線裝書局,2002.01:第178頁 2、吳霞,陸險峰本冊主編.小學生天天誦讀 5年級: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07:第32頁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描寫詩人在凝視那一輪明月時的感懷: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也有許多的愁苦湧上心頭,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和人生的坎坷等。這首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極為平淡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圖,此時的明月很是寂靜,甘心懸於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將光彩照到晶瑩的露水上,這不是一種炫耀,而是一種淡如水的關懷,就如詩人與明月有著一層微妙的關係。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飛”,這是極好的動態描寫,惶誠惶恐的鵲仍沒有找到自己的住處,而飛螢早巳隨燈光飛人尋找它的寄託。這是對比的描寫,在此寫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驚鵲的彷徨與恐懼,詩人正也如它,在眾人歡聚的夜晚卻不知何去何從,又得流連徘徊。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更是加深了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樹影中,在鄰家急急的夜杵聲中,他更顯得形單影隻,骨子深處的孤獨更是無處逃逸,全部湧上心頭,強烈而含蓄。

  於是詩人再也抑制不住,發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曠何許”的感嘆,以後便是最後一句的“望望空佇立”。冷清淒涼的庭院裡,唯有他一人久久佇立、沉默,不願離去。描繪了一幅淒涼幽冷的環境下,一人孤單隻影遠望的畫面。

  通讀整篇,發現並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控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

參考資料:

1、陸堅主編.千里共嬋娟 中華中秋月亮詩詞品讀: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第194-195頁 2、吳穎民總主編.華南師大附中語文科課題組實驗班學生作品選集:新世紀出版社,2005年12月:第353頁 3、吳穎民總主編.華南師大附中語文科課題組實驗班學生作品選集:新世紀出版社,2005年12月:第353-354頁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描寫詩人在凝視那一輪明月時的感懷: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也有許多的愁苦湧上心頭,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和人生的坎坷等。這首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極為平淡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圖,此時的明月很是寂靜,甘心懸於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將光彩照到晶瑩的露水上,這不是一種炫耀,而是一種淡如水的關懷,就如詩人與明月有著一層微妙的關係。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飛”,這是極好的動態描寫,惶誠惶恐的鵲仍沒有找到自己的住處,而飛螢早巳隨燈光飛人尋找它的寄託。這是對比的描寫,在此寫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驚鵲的彷徨與恐懼,詩人正也如它,在眾人歡聚的夜晚卻不知何去何從,又得流連徘徊。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更是加深了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樹影中,在鄰家急急的夜杵聲中,他更顯得形單影隻,骨子深處的孤獨更是無處逃逸,全部湧上心頭,強烈而含蓄。

  於是詩人再也抑制不住,發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曠何許”的感嘆,以後便是最後一句的“望望空佇立”。冷清淒涼的庭院裡,唯有他一人久久佇立、沉默,不願離去。描繪了一幅淒涼幽冷的環境下,一人孤單隻影遠望的畫面。

  通讀整篇,發現並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控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

參考資料:

1、陸堅主編.千里共嬋娟 中華中秋月亮詩詞品讀: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第194-195頁 2、吳穎民總主編.華南師大附中語文科課題組實驗班學生作品選集:新世紀出版社,2005年12月:第353頁 3、吳穎民總主編.華南師大附中語文科課題組實驗班學生作品選集:新世紀出版社,2005年12月:第353-354頁

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