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行卻寄相送者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商隱

百里陰雲覆雪泥,行人只在雪雲西。
明朝驚破還鄉夢,定是陳倉碧野雞。

離別 抒情 友人

譯文

譯文
大雪紛飛,路途泥濘,百里陰雲濃重。我應召前往梓州幕府,告別親人,一路西行。
希望在途中做一個還鄉夢,卻被雞鳴無端驚醒。定是陳倉的碧野雞,打破了雪夜黎明的寧靜。

註釋
雪泥:積雪融化,道路泥濘。
陳倉:縣名,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改名寶雞。
碧野雞:糅合陳倉故城寶雞神祠及益州之碧雞之神。

參考資料:
1、黃世中註疏.類纂李商隱詩箋註疏解 第4冊:黃山書社,2009.11:第3002-3004頁

2、宋金鼎著.李商隱詩今譯:海燕出版社,2012.08:第128頁

賞析

  “百里陰雲覆雪泥,行人只在雪雲西。”這兩句先寫冬日的陰冷景象並點明詩人的去向。“陰雲”可連綿延續“百里”,亦見冬日昏暗無光之極。“覆”字又狀盡陰雲低垂之態。“雪泥”寫初冬的雪易於溶化,落地之後和泥土融成“雪泥”,使路程更為難行。這句詩表面摹寫路途雪泥交加的冬景,實則以此灰暗的色調揭示自己離別友人時依戀不捨的壓抑心情。由於詩人此番赴興元入令狐楚幕下,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令狐楚是文宗時的朝廷元老,又是一位有名的駢文家。李商隱第一次謁見他時年僅十六歲。十年來不斷得到他的獎掖和資助,以致使李商隱得以迅速成長並考上進士。所以詩中不宜過多渲染消極氣氛,故而次句“行人只在雪雲西”就顯得比較飄灑、輕捷。上句已言“陰雲”有百里之闊,現又言詩人只在“雪雲西”,故今日雖一時分別,卻無須多時即能重新見面。因為興元只在長安附近,往返極易。這句詩一改前句沉滯的氣氛,使詩作的情感頓時轉為溫馨起來,彷彿是詩人在勸慰友人:你我之間只有一雲之隔,無須過度悲傷,來日自有重聚之時。

  “明朝驚破還鄉夢,定是陳倉碧野雞。”在這兩句詩中,詩人又抒發了自己對親朋友人的殷殷深情。一方面李商隱對於令狐楚邀其入幕,並且可能導致從此仕途通達,是極感興趣的;但另一方面,他對親人特別是母親,還有弟妹及其他親朋也是十分眷戀的,因此才拖延了入幕的時間。以上李商隱在對待親情和仕宦問題上的矛盾心理,便是這首詩後兩句的創作思想基礎。他既為自己能大展巨集圖而興奮不已,同時亦情不自禁地沉緬於天倫之樂和友情相聚之中,故人還未到興元,就在詩中流露出濃厚的鄉情了。

  這首詩在藝術上可以說很有李商隱初期詩作穠麗挺拔的特色。在敘述離情別意之時,這首詩同其他不少離別詩有較多的相異之處,主要表現在敘述離情別意時能夠做到豁達而不過於傷感纏綿,同時還雜揉進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故事,顯得頗為飄逸別緻。

參考資料:

1、宋緒連 初旭編.三李詩鑑賞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833-834頁

創作背景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冬初,李商隱赴興元(今陝西漢中)入令狐楚幕,離別之時,詩人在途中寫下這首詩寄贈友人。   

參考資料:
1、宋緒連 初旭編.三李詩鑑賞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833-834頁

賞析

  “百里陰雲覆雪泥,行人只在雪雲西。”這兩句先寫冬日的陰冷景象並點明詩人的去向。“陰雲”可連綿延續“百里”,亦見冬日昏暗無光之極。“覆”字又狀盡陰雲低垂之態。“雪泥”寫初冬的雪易於溶化,落地之後和泥土融成“雪泥”,使路程更為難行。這句詩表面摹寫路途雪泥交加的冬景,實則以此灰暗的色調揭示自己離別友人時依戀不捨的壓抑心情。由於詩人此番赴興元入令狐楚幕下,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令狐楚是文宗時的朝廷元老,又是一位有名的駢文家。李商隱第一次謁見他時年僅十六歲。十年來不斷得到他的獎掖和資助,以致使李商隱得以迅速成長並考上進士。所以詩中不宜過多渲染消極氣氛,故而次句“行人只在雪雲西”就顯得比較飄灑、輕捷。上句已言“陰雲”有百里之闊,現又言詩人只在“雪雲西”,故今日雖一時分別,卻無須多時即能重新見面。因為興元只在長安附近,往返極易。這句詩一改前句沉滯的氣氛,使詩作的情感頓時轉為溫馨起來,彷彿是詩人在勸慰友人:你我之間只有一雲之隔,無須過度悲傷,來日自有重聚之時。

  “明朝驚破還鄉夢,定是陳倉碧野雞。”在這兩句詩中,詩人又抒發了自己對親朋友人的殷殷深情。一方面李商隱對於令狐楚邀其入幕,並且可能導致從此仕途通達,是極感興趣的;但另一方面,他對親人特別是母親,還有弟妹及其他親朋也是十分眷戀的,因此才拖延了入幕的時間。以上李商隱在對待親情和仕宦問題上的矛盾心理,便是這首詩後兩句的創作思想基礎。他既為自己能大展巨集圖而興奮不已,同時亦情不自禁地沉緬於天倫之樂和友情相聚之中,故人還未到興元,就在詩中流露出濃厚的鄉情了。

  這首詩在藝術上可以說很有李商隱初期詩作穠麗挺拔的特色。在敘述離情別意之時,這首詩同其他不少離別詩有較多的相異之處,主要表現在敘述離情別意時能夠做到豁達而不過於傷感纏綿,同時還雜揉進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故事,顯得頗為飄逸別緻。

參考資料:

1、宋緒連 初旭編.三李詩鑑賞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833-834頁

創作背景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冬初,李商隱赴興元(今陝西漢中)入令狐楚幕,離別之時,詩人在途中寫下這首詩寄贈友人。   

參考資料:
1、宋緒連 初旭編.三李詩鑑賞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833-834頁

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