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商隱

非關宋玉有微辭,卻是襄王夢覺遲。
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

寫人 抒懷 諷刺

譯文

譯文
並非是宋玉喜歡隱喻託諷常常有微辭,而是楚襄王沉迷豔夢醒來得實在太遲。
自從那驚世名作《高唐賦》寫成傳開之後,有關楚天雲雨的詩章被認為全都可疑。

註釋
關:涉及。宋玉:戰國楚辭賦家,事楚襄王。微辭:以委婉含蓄的言辭託諷。
襄王:楚襄王。據說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澤,玉告以楚懷王曾遊高唐,晝寢夢見巫山神女,襄王命宋玉作《高唐賦》。其夜王寢,果夢見與神女遇合,明日再命宋玉作《神女賦》。宋玉的《高唐》《神女》二賦,皆為託諷襄王荒淫之作。
楚天雲雨:後以雲雨指代男女合歡之事。此指表現男女愛情的作品。

參考資料:

1、鄭在瀛.李商隱詩全集 彙編匯注匯校:崇文書局,2015:400 2、蕭楓.唐詩宋詞元曲 二:線裝書局,2002:740 3、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出版社,2010:720

賞析

  這首即事議論之詩,借宋玉以寫自己,含蓄深刻而措辭委婉。

  詩的前兩句是說,並非宋玉特別喜愛隱舍不露的言辭託諷,正是因為襄王沉迷豔夢,遲遲不醒,這就暗示自己確有微辭託諷之作,而且是事出有因,不得不然。後兩句是說,自從《高唐賦》問世以後,凡是描寫男女情愛的作品便都值得懷疑為別有託諷了。這就暗示說,詩人自己另一部分寫男女情愛的詩作並不一定另有寄託,但人們因為受了微辭託諷的《高唐賦》式作品的影響,便都懷疑它們有所寄託了。李商隱用“盡堪疑”的詞語,是想表明這種“疑”事出有因,同時又是想表明這種籠統的疑並不符合實際。

  李商隱與宋玉,都屬於多情才子、淪落文人一類。由於遭際相似,李商隱的偏愛宋玉,更多表現為自嘆與自傷。李商隱在當時境遇之中,常常是“無悰託詩遣,吟罷更無悰”(《樂遊原》)。深曲濃重的愁思,沉緬綿邈的情感,產生了“楚天雲雨俱有託”的藝術表達和追求。詩人的拳拳之心應當得到後人的理解。然而詩人非但沒有得到時人的理解,更被置之於無端的猜測和粗暴的責難之中。後二句“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既是辯說其詩並非篇篇寄寓世事,也是譏誚世人無知,徒然疑忌,其中更有“才命兩相妨”、“多情豈自由”的傷感。

參考資料:

1、安煥章.李商隱詩歌導讀:廣陵書社,2015:234-235 2、宋緒連.三李詩鑑賞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035-1037

創作背景

  宋玉在生活經歷、遭遇、思想情感等方面與李商隱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宋玉深得李商隱的推崇和喜愛。李商隱的遭遇和他詩歌獨有的特點決定了他的詩歌常常被誤解。這首詩就是藉助對宋玉的同情,來澄清自己詩歌的創作意圖。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出版社,2010:720

賞析

  這首即事議論之詩,借宋玉以寫自己,含蓄深刻而措辭委婉。

  詩的前兩句是說,並非宋玉特別喜愛隱舍不露的言辭託諷,正是因為襄王沉迷豔夢,遲遲不醒,這就暗示自己確有微辭託諷之作,而且是事出有因,不得不然。後兩句是說,自從《高唐賦》問世以後,凡是描寫男女情愛的作品便都值得懷疑為別有託諷了。這就暗示說,詩人自己另一部分寫男女情愛的詩作並不一定另有寄託,但人們因為受了微辭託諷的《高唐賦》式作品的影響,便都懷疑它們有所寄託了。李商隱用“盡堪疑”的詞語,是想表明這種“疑”事出有因,同時又是想表明這種籠統的疑並不符合實際。

  李商隱與宋玉,都屬於多情才子、淪落文人一類。由於遭際相似,李商隱的偏愛宋玉,更多表現為自嘆與自傷。李商隱在當時境遇之中,常常是“無悰託詩遣,吟罷更無悰”(《樂遊原》)。深曲濃重的愁思,沉緬綿邈的情感,產生了“楚天雲雨俱有託”的藝術表達和追求。詩人的拳拳之心應當得到後人的理解。然而詩人非但沒有得到時人的理解,更被置之於無端的猜測和粗暴的責難之中。後二句“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既是辯說其詩並非篇篇寄寓世事,也是譏誚世人無知,徒然疑忌,其中更有“才命兩相妨”、“多情豈自由”的傷感。

參考資料:

1、安煥章.李商隱詩歌導讀:廣陵書社,2015:234-235 2、宋緒連.三李詩鑑賞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035-1037

創作背景

  宋玉在生活經歷、遭遇、思想情感等方面與李商隱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宋玉深得李商隱的推崇和喜愛。李商隱的遭遇和他詩歌獨有的特點決定了他的詩歌常常被誤解。這首詩就是藉助對宋玉的同情,來澄清自己詩歌的創作意圖。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出版社,2010:720

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