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葬志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歸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籲,可悲也已!

散文 敘事 寫人

譯文

譯文
  婢女寒花,是我妻子的陪嫁丫環。於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去世,葬在土山之上。她沒能服侍我到最後,這是命啊!

  寒花當初陪嫁來我家時,年方十歲,兩個環形髮髻低垂著,一條深綠色的布裙長可拖地。一天天氣寒冷,家中正在燒火煮荸薺,寒花將已煮熟的荸薺一個個削好皮裝在小瓦盆中,已盛滿了,我剛從外面進屋,取來就吃;寒花立即拿開,不給我。我妻就笑她這種樣子。妻子經常叫寒花倚著小矮桌吃飯,她就吃,兩個眼珠慢慢地轉動著。我妻又指給我看,覺得好笑。

  回想當時情形,不知不覺已經十年了。唉,真可悲啊!

註釋
寒花:作者原配夫人魏氏陪嫁過來的婢女。
志:墓誌,一種文體。
婢:指寒花。
魏孺(rú)人:指作者之妻魏氏。孺人:古代官員之母或妻的封號。
媵(yìng):陪嫁的婢女。
嘉靖丁酉(yǒu):即公元1537年。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號(1522-1566年)。
虛丘:地名。作者家鄉江蘇崑山縣東南有丘虛鎮,二字或倒置。一說,“虛”同“墟”,“墟丘”即大丘,土山。另一版本為虎丘。
事:服侍。
卒:到頭,到底。
鬟(huán):婦女梳的環形的髮髻。
曳(yè):拖著,這裡是拉的意思。
裳:古時下身的衣服,類似於長裙。男女均穿。
爇(ruò):點燃。
荸(bí)薺(qí):一種水生植物。根部可吃,南方或稱馬蹄。
甌(ōu):小瓦盆。
飯:吃飯。
冉(rǎn)冉:形容緩慢移動或飄忽迷離。
奄忽:忽然,很快的,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參考資料:

1、陳振鵬,章培恆主編.古文鑑賞辭典 下 第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7:第1581-1582頁 2、趙彩娟,鬱慧娟,溫斌編著.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補選: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05:第240頁 3、肖淑琛著.中國古詩詞精讀趣賞 唐詩宋詞明清小品 名篇解讀 下: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11:第65頁

賞析

  文章明寫婢女寒花,卻幾次提及妻子魏孺人,表現出歸有光與魏孺人夫妻之問真摯深篤的感情。

  文章首節開頭三句就點明瞭寒花身分、死去時日和安葬處所。“魏孺人媵也”,寒花不是一般婢女,而是作者所摯愛的前妻的隨嫁婢女。“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寒花時年僅十九歲,距魏孺人之死已四年。“葬虛丘”,寒花雖為婢女,仍擇地鄭重營葬。起首點明亡婢的特殊身分,意在點明與作者的特殊關係。亡婢、亡妻並述,因亡妻而及亡婢的愛屋及烏之情油然而生,因亡婢而及亡妻的追懷悼念之情亦隨之而出。這樣,既暗示了“葬志”的寫作動因,也開啟了下文對往事的回憶。領起了全篇。

  節末一句:“事我而不卒,命也夫!”長聲慨嘆,總寫悲情。這是敘事之後的感情迸發。本來寒花的隨侍左右尚可聊慰對亡妻的思念,而今她又不幸早逝,作者的感傷之情便無可遏止了。這裡的“命”,不僅指寒花的命運,也兼指魏孺人乃至多次應試、此時尚未中舉的作者本人命運。紅顏多薄命,生者亦坎坷,深沉的嘆息奠定了全文感情的基調。

  文章主體在第二節,憶寒花三事、孺人兩笑。

  寒花三事:其一是初來時的打扮:“垂雙鬟,曳深綠布裳”。此記其稚態可憐。

  其二是削荸薺時的調皮:“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此述其嬌態可噱。

  其三是吃飯時的神情:“即飯,目眶冉冉動”。此言其憨態可笑。至此,寫出了寒花質樸、單純、天真的情態。孺人兩笑:前“笑之”,是稱許婢女而同嘲丈夫;後“又指予以為笑”,是引丈夫而共笑婢女。於此,既寫出了孺人慈愛、寬厚、善良的風神,也寫出了夫妻相得、主婢無問的閨房情趣。以上所憶,都是初媵時事,益見憶念的深遠。而所憶均以寒花起、以孺人結,既是扣題所需,益見旨歸所在。

  最後一節,“回想是時”迴應“初媵”。跨過時間的隔限,結束往事的憶想,回筆寫現在的心情:“奄忽便已十年。籲!可悲也已!”“十年”指寒花從“初媵”到此日之死的歲月。歡愉易逝,歲月如流,昔日饒有情趣的事徒增今日的悲感。“可悲也已”句,承第一節的“命也夫”再抒悼念之情,以短籲長嘆收筆,更顯得情深意長。

  全文篇幅短小,構思巧妙,詳略得當。作者從日常生活的平凡瑣事中選材,詳細描寫了寒花的動作、性格、神態,自然平實,無雕琢之痕跡,富有感染力從體制上講,它運用了小巧靈活的新形式,並採用倒敘的手法,突出了寒花的形象,情感真摯,親切自然;另外,該文語言簡潔凝練,抒情真摯,記事生動,體現出歸有光散文善用極淡之筆,寫極濃之情的特點。

參考資料:

1、陳振鵬,章培恆主編.古文鑑賞辭典 下 第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7:第1581-1582頁

創作背景

  寒花是歸有光亡妻魏氏的婢女,來到歸家的時候,只有十歲。五年後,魏夫人去世。又過了四年,即公元1537年(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寒花去世,於是歸有光為她寫下了這篇葬志。   

參考資料:
1、肖淑琛著.中國古詩詞精讀趣賞 唐詩宋詞明清小品 名篇解讀 下: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11:第65頁

2、李浩著.閒話明清小品:天地出版社,2014.07:第207頁

詩人歸有光
      歸有光(1506~1571)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為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