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宣城善釀紀叟原文賞析
紀叟黃泉裡,還應釀老春。
夜臺無曉日,沽酒與何人?(版本一)
戴老黃泉下,還應釀大春。
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版本二)
譯文
譯文
紀老在黃泉裡,還會釀製老春美酒。
只是陰間沒有李白,你老賣酒給何人?
註釋
宣城:在今安徽省東南。善釀:擅長釀酒。
老春:紀叟所釀酒名。唐人稱酒多有”春“字。
夜臺:墳墓。亦借指陰間。
題戴老酒店:這是此詩的另一個版本題目。
大春:戴老所釀酒名。
1、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97 .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是個重感情的人,一生廣交朋友。此詩憑弔的友人紀叟,是宣城人。紀叟是宣城著名的釀酒人,所釀的美酒遐邇聞名。李白一生嗜酒,屢遊宣城,自然就和他交上了朋友。李白對紀叟的死很悲痛,所以寫了這首詩哭他。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97 .
2、 裴 斐 .李白詩歌賞析集 .成都 :巴蜀書社 ,1988 :382-383 .
賞析
這是李白憑弔友人的絕句,有兩個傳世版本,一題為《哭宣城善釀紀叟》,一題為《題戴老酒店》,兩者釀酒老人的姓不同,正文文字也略有不同,而內容基本沒有差別。這裡賞析所引述的文字以前一版本為準。
釀酒老人離開人世間,引起詩人深深的惋惜和懷念。詩人痴情地想象這位釀酒老人死後的生活。首句”紀叟黃泉裡“,黃泉本是人死葬身之所,可是按詩人的口氣,紀叟之死入黃泉,就像搬家一樣,既是說他死,似乎又還活著。次句”還應釀老春“,就是說:既然生前他能為我李白釀出老春名酒,那麼如今在黃泉之下,他也應該還會施展他的拿手絕招,繼續釀造香醇的美酒。這看上去是詩人一種荒誕可笑的假想,然而卻說得那麼認真、悲切,使讀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覺得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接著二句:”夜臺無曉日,沽酒與何人?“詩人又沿著前面的思路想得更深一層:“紀叟縱然在黃泉裡仍操舊業,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這裡,詩人更為悲切,為了表達這種強烈的傷感之情,採用設問句式,故作痴語問道:“老師傅!你已經去到漫漫長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白還活在人世上,你釀了老春好酒,又將賣給誰呢?”照這兩句詩的含意,似乎紀叟原是專為李白釀酒而活著,並且他釀的酒也只有李白賞識。這種想法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痴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詩人平時與紀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難得的知音,現在死生分離,詩人感到十分悲痛。
沽酒與釀酒是李白與紀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觸,然而,這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最令詩人難忘,最易引起詩人傷感。詩人善於抓住這一點,並賦予浪漫主義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摯自然,十分感人。
參考資料:
1、宛敏灝 等 .唐詩鑑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363-364 . 2、 裴 斐 .李白詩歌賞析集 .成都 :巴蜀書社 ,1988 :382-383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是個重感情的人,一生廣交朋友。此詩憑弔的友人紀叟,是宣城人。紀叟是宣城著名的釀酒人,所釀的美酒遐邇聞名。李白一生嗜酒,屢遊宣城,自然就和他交上了朋友。李白對紀叟的死很悲痛,所以寫了這首詩哭他。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97 .
2、 裴 斐 .李白詩歌賞析集 .成都 :巴蜀書社 ,1988 :382-383 .
賞析
這是李白憑弔友人的絕句,有兩個傳世版本,一題為《哭宣城善釀紀叟》,一題為《題戴老酒店》,兩者釀酒老人的姓不同,正文文字也略有不同,而內容基本沒有差別。這裡賞析所引述的文字以前一版本為準。
釀酒老人離開人世間,引起詩人深深的惋惜和懷念。詩人痴情地想象這位釀酒老人死後的生活。首句”紀叟黃泉裡“,黃泉本是人死葬身之所,可是按詩人的口氣,紀叟之死入黃泉,就像搬家一樣,既是說他死,似乎又還活著。次句”還應釀老春“,就是說:既然生前他能為我李白釀出老春名酒,那麼如今在黃泉之下,他也應該還會施展他的拿手絕招,繼續釀造香醇的美酒。這看上去是詩人一種荒誕可笑的假想,然而卻說得那麼認真、悲切,使讀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覺得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接著二句:”夜臺無曉日,沽酒與何人?“詩人又沿著前面的思路想得更深一層:“紀叟縱然在黃泉裡仍操舊業,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這裡,詩人更為悲切,為了表達這種強烈的傷感之情,採用設問句式,故作痴語問道:“老師傅!你已經去到漫漫長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白還活在人世上,你釀了老春好酒,又將賣給誰呢?”照這兩句詩的含意,似乎紀叟原是專為李白釀酒而活著,並且他釀的酒也只有李白賞識。這種想法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痴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詩人平時與紀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難得的知音,現在死生分離,詩人感到十分悲痛。
沽酒與釀酒是李白與紀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觸,然而,這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最令詩人難忘,最易引起詩人傷感。詩人善於抓住這一點,並賦予浪漫主義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摯自然,十分感人。
參考資料:
1、宛敏灝 等 .唐詩鑑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363-364 . 2、 裴 斐 .李白詩歌賞析集 .成都 :巴蜀書社 ,1988 :382-383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