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白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
斜低建章闕,耿耿對金陵。
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
長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
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徵。
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

懷才不遇 失意

譯文

譯文
夜半天上何所有,只有這遙遠的玉繩星白光閃閃。
繼而又斜掛在建章宮門前,低吐地對著鐘山。
寒江夜來顯得更加清澈,靜水依舊像一條素練。
天將曉時川流不息的長江水像要把落月也瀉到大海。沙洲上還凝結著夜裡的秋寒。
我獨目酌酒在板橋浦,尋找著古人描寫這裡的詩篇。
可惜謝朓這樣的詩人再也不得見了,灑酒江上惆帳填滿胸間。

註釋
板橋浦。地名,遺址在今南京西南。《水經注》:江水經三山,又湘浦出焉,水上南北結浮橋渡水,故曰板橋浦。《太平寰宇記》;板橋浦,在升州江寧縣南四十里,五尺源出觀山三十六裡,注大江。謝朓:字玄暉。南朝齊詩人。詩風清俊秀麗,為李白所景仰。
玉繩:星宿名,李善《文選》注引《春秋元命苞》說,玉衡北兩星為玉繩星。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有“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的詩句。
建章:宮殿名,南朝宋時建。
漢水:即漢江,長江最長支流,源出今陝西西南寧強縣,流經湖北,在武漢注入長江。這裡即借指長江。
霜江:此指長江。
洲渚:水中小塊陸地。
徵:即”徵“。
玄暉:即謝朓。《南齊書》:謝朓,字玄暉,陳郡陽夏人。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
灑酒,一作“灑淚”。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2 2、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30-832

創作背景

  開元十四年(726),李白二十六歲,遊襄漢,上廬山,東至金陵、揚州。此詩即作於這年秋天遊金陵之時。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緬懷謝朓的詩。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30-832

賞析

  此詩的前四句寫秋夜天宇和金陵遠景。起首二句:“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一問一答,天真活潑,明快自然,饒有民歌風味。詩人仰望秋空,看到在這寥廓空明的天宇上遠遠地閃爍著兩顆銀亮的玉繩星。三四兩句寫玉繩星照耀下的金陵城。詩人放眼遠眺,但見玉繩星斜斜地、低低地嵌鑲在建章宮高大的樓闕旁邊,發出格外耀目的光芒,對著整個金陵古城。這四句從大處落墨,先寫天空,後寫地面,連線自然,展現出碧海般的青天,白玉般的明星,以及星光照耀下的金陵城巍峨宮闕的剪影,境界空闊高遠,正融注了詩人秋夜泛月時那種蕭散自然、風流自賞的意緒。如果更深細地品味,這四句詩已隱隱透露,出懷念前代詩人謝朓的情思。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中,有“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等寫景佳句,李白詩的三、四句,顯然是有意點化了謝詩,藉以寄寓對謝朓的緬懷、追慕。而且,這兩顆璀燦的玉繩星,一顆斜照建章闕,一顆耿對金陵城,彷彿具有象徵的意蘊。它們在浩渺秋空中互相映照,彷彿正是謝朓、李白這兩位古今相通、精神契合的天才詩人的化身。

  中間四句寫秋江月色。這裡“漢水”借指長江。詩人不說“長江”而說“漢水”,是為了避免同下句“霜江”字面重複和音聲相混。在板橋浦信步泛月的李白,俯視著腳下的大江,但見清澄的江水靜靜地流淌著,像是一條銀光閃爍的白練。此刻,謝朓描寫大江黃昏美妙景色的詩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自然跳上心頭。對景吟詩,使他產生一種悠然神遠的感變,彷彿自己已超越古今的界限,同小謝一起聯袂步月,同賞秋江美景,推心置腹地縱論人生、品評詩文了。李白整個身心都沉浸在與古人神遊的幻想境界裡,以致忘懷了一切。他久久地凝望著明月逐漸西斜,月光如乳汁般傾瀉在長江之中。直到月落星隱,天將破曉,朝霧瀰漫洲渚,寒氣侵襲髮膚。這四句寫秋江月色,明麗皎潔,清幽飄逸,動靜相生,空靈迷人。而在這幅秋江月色圖中,隱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這裡表現出他的神態和心緒的變化:先是緬懷遐想古人,繼而是與古人神遊的暢快,接著是從遐想中醒悟過來發覺古人不可得見的寂寞與悵惘,這四句妙在不是靜態的寓情於景和情景交融,而是從時間和景色的變化之中暗示出詩人複雜微妙的心理變化,不著痕跡,純乎天籟。

  最後四句點明題旨,直抒胸臆。詩人在板橋浦自斟自酌,沒有知音同歡共飲,雖追慕謝朓,但畢竟相隔數百年,誰也不能把古人找回來。而在當今現世,像謝玄暉這樣才華高妙、志趣相投的人,是很難得再遇到的。想到這裡,詩人深深感到孤獨寂寞,揮杯灑酒無心再飲。一股悲涼抑鬱之氣,充滿了他的胸中。結句暗用樑代詩人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句意,而融化無跡,如同己出。至此,詩人不僅婉曲盡致地抒寫了對古人的緬懷遐思,而且借痛感斯人之不可復遇,宣洩出世無知音的深沉感喟。

參考資料:

1、宋緒連.李白低首謝宣城[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03.

創作背景

  開元十四年(726),李白二十六歲,遊襄漢,上廬山,東至金陵、揚州。此詩即作於這年秋天遊金陵之時。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緬懷謝朓的詩。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30-832

賞析

  此詩的前四句寫秋夜天宇和金陵遠景。起首二句:“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一問一答,天真活潑,明快自然,饒有民歌風味。詩人仰望秋空,看到在這寥廓空明的天宇上遠遠地閃爍著兩顆銀亮的玉繩星。三四兩句寫玉繩星照耀下的金陵城。詩人放眼遠眺,但見玉繩星斜斜地、低低地嵌鑲在建章宮高大的樓闕旁邊,發出格外耀目的光芒,對著整個金陵古城。這四句從大處落墨,先寫天空,後寫地面,連線自然,展現出碧海般的青天,白玉般的明星,以及星光照耀下的金陵城巍峨宮闕的剪影,境界空闊高遠,正融注了詩人秋夜泛月時那種蕭散自然、風流自賞的意緒。如果更深細地品味,這四句詩已隱隱透露,出懷念前代詩人謝朓的情思。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中,有“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等寫景佳句,李白詩的三、四句,顯然是有意點化了謝詩,藉以寄寓對謝朓的緬懷、追慕。而且,這兩顆璀燦的玉繩星,一顆斜照建章闕,一顆耿對金陵城,彷彿具有象徵的意蘊。它們在浩渺秋空中互相映照,彷彿正是謝朓、李白這兩位古今相通、精神契合的天才詩人的化身。

  中間四句寫秋江月色。這裡“漢水”借指長江。詩人不說“長江”而說“漢水”,是為了避免同下句“霜江”字面重複和音聲相混。在板橋浦信步泛月的李白,俯視著腳下的大江,但見清澄的江水靜靜地流淌著,像是一條銀光閃爍的白練。此刻,謝朓描寫大江黃昏美妙景色的詩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自然跳上心頭。對景吟詩,使他產生一種悠然神遠的感變,彷彿自己已超越古今的界限,同小謝一起聯袂步月,同賞秋江美景,推心置腹地縱論人生、品評詩文了。李白整個身心都沉浸在與古人神遊的幻想境界裡,以致忘懷了一切。他久久地凝望著明月逐漸西斜,月光如乳汁般傾瀉在長江之中。直到月落星隱,天將破曉,朝霧瀰漫洲渚,寒氣侵襲髮膚。這四句寫秋江月色,明麗皎潔,清幽飄逸,動靜相生,空靈迷人。而在這幅秋江月色圖中,隱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這裡表現出他的神態和心緒的變化:先是緬懷遐想古人,繼而是與古人神遊的暢快,接著是從遐想中醒悟過來發覺古人不可得見的寂寞與悵惘,這四句妙在不是靜態的寓情於景和情景交融,而是從時間和景色的變化之中暗示出詩人複雜微妙的心理變化,不著痕跡,純乎天籟。

  最後四句點明題旨,直抒胸臆。詩人在板橋浦自斟自酌,沒有知音同歡共飲,雖追慕謝朓,但畢竟相隔數百年,誰也不能把古人找回來。而在當今現世,像謝玄暉這樣才華高妙、志趣相投的人,是很難得再遇到的。想到這裡,詩人深深感到孤獨寂寞,揮杯灑酒無心再飲。一股悲涼抑鬱之氣,充滿了他的胸中。結句暗用樑代詩人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句意,而融化無跡,如同己出。至此,詩人不僅婉曲盡致地抒寫了對古人的緬懷遐思,而且借痛感斯人之不可復遇,宣洩出世無知音的深沉感喟。

參考資料:

1、宋緒連.李白低首謝宣城[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03.

詩人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