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孟敷牧潮陽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別久相逢不問官,握手且盡平生歡。腰間金帶懶不繫,壁上虎符人自看。

醉來借問今何職,皁蓋朱幡二千石。郢上行人有去思,潮陽父老遙相憶。

作郡休令五馬遲,須知明主愛煢婺。行春鱷渚滄波晚,澆酒韓山落木時。

檳榔葉暗蠻天雨,吏散公庭鳥啼曙。帶印雖雲案牘勞,懷人莫忘漁樵似。

樵人偏辱使君知,為惜交情在布衣。他日諸郎如問絹,應傳清節到林扉。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