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新寧高魯仲心遠堂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門外有人事,門裡無俗聲。超然心境靜,邈爾塵慮清。

宛如林下安禪客,身寄蒲團意空寂。又如仙客味丹經,玄牝門中澹而嘿。

有時拂幾獨鳴琴,希聲忽度緇帷林。猗蘭掩抑東歸思,沂泗春波千丈深。

橫經只在閒堂裡,浩蕩真源了無際。臥想羲皇軒後時,坐夢無懷葛天氏。

鬆桂青青半佔山,泮林多暇日應還。誰知一片靈臺曲,更在孤雲杳靄間。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