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精舍雜詠為吳中美作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延陵精舍東溪口,六曲屏山對虛牖。絕壁連岡入萬鬆,一澗盤陀大如鬥。

盤石垂蘿密更偏,黃精潭上寫冰弦。化成水月三千界,古洞煙霞小有天。

煙霞杳微茫,水月澹忘知。誰知魯中叟,發彼川上喻。

溪水東流接泮林,雲泉佳處萃青衿。金門舊隱時同屐,白頭老樵來聽琴。

孤亭五月秋聲起,列坐檉陰愛流水。借君磯畔濯塵纓,何必箕山洗雙耳。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