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沙堤送別造士王克剛赴召入翰林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新寧海邊沙作堤,人煙兩岸草萋萋。潮歸鵝鸛印行跡,雨到楓州沙更白。

沙山繚繞大堤平,故老虛傳宰相名。漁梁晚波牛渡淺,堰口春泥馬蹄軟。

新水還流舊水聲,古人過盡今人行。青幔紅橋幾回別,官柳秋風不堪折。

才子辭鄉近九重,銜杯堤下動別容。遙知草詔明光裡,沙上空流送別蹤。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