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不彈貢禹冠,不結蕭朱綬。幾處移家任轉蓬,半生失路唯耽酒。

兔園挾策也徒然,欲逐長沮學種田。秋風四面相如壁,舊物空餘子敬氈。

異鄉淪落無朋友,論交昨日今何有。誤將偃蹇對時人,豈謂新知不忠厚。

萬事蕭然一布衣,白頭夢想故山薇。抱琴欲奏猗蘭曲,目送雲天一雁飛。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