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峰歌為長樂尹王道齋賦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海上群峰一峰別,群山向下如丘垤。雲開華頂見琉球,天盡滄波帶吳越。

元氣鴻濛溼不飛,涼霜五月襲人衣。迥臨飛鳥空青外,始識籌峰天下稀。

石林陰洞何冥密,萬籟天聲散秋色。南澗飛泉鶴夢清,太陰積雨龍漦白。

我聞伸蒙子,雲臥清暉裡。一旦金馬門,名高此山水。

憶昨伸蒙罵賊時,悠悠往事亦堪悲。支離一代忠臣義,感激千秋達士知。

郎官作縣先名節,獨訪遺蹤吊前列。載酒唯澆石上苔,回鞭不醉山中月。

東山歌酒蘭亭筆,疏散當年竟何益。願君遺愛比桐鄉,功名記在籌峰石。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