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子洪善北來言及近年吳中有開淞江之役書此示之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顧炎武

淞江東流水波緩,王莽之際尤枯旱。平野雲深二陸山,荒陂草沒吳王館。

五十年來羹芋魁,頓令澤國生蒿萊。豈無循吏西門豹,停車下視終徘徊。

少時來往江東岸,人代更移年紀換。即今海水變桑田,況於爾等皆童丱。

乍看畚鍤共歡呼,便向汙邪祝一壺。豈知太平之世飴甘荼,川流不盈澤得瀦。

風雨時順通祈雩,春祭三江,秋祭五湖。衣冠濟濟郊壇趨,歲輸百萬供神都。

江頭擔酒餚,江上吹笙竽,吏無敲撲民無逋。嗟餘已老何時見,久客中原望鄉縣。

那聞父老復愁兵,秦關楚塞方酣戰。忽憶秋風千里蓴,淞江亭畔坐垂綸。

還歸被褐出負薪,相逢絕少平生親,怪此傖夫是何人。

詩人顧炎武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後,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