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荷葉荷花何處好原文賞析

朝代金朝 詩人元好問

李輔之在齊州,予客濟源,輔之有和。

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裡,人物更風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負歡遊。一尊白酒寄離愁。殷勤橋下水,幾日到東州!

寫景 抒情 思念 友人

譯文

譯文
荷葉荷花當數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蘭舟有如穿行於“紅妝翠蓋”之間,真是江山如畫,人更風流。
想借“一尊白酒”以“ 寄離愁”。橋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傳情,怎奈路途遙遠,何時才能將這離愁寄到東州呢?

註釋
李輔之:李天翼,字輔之,固安(今屬河北省)人。齊州:治所在今山東濟南。 濟源:今屬河南省。
大明湖:在山東濟南市西北。明時湖面佔府治三分之一。後積土淤墊,湖面大為縮小。
紅妝翠蓋:指荷花荷葉。 木蘭舟:用木蘭樹之木材造的船。
三年:詞人到河朔三年。孤負:同辜負。
東州:代指濟南。

參考資料:

1、王步高,鄧子勉選注.元明清詞三百首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頁 2、餘友信.看圖讀古詞 (合訂本):金盾出版社,2000年:第142頁 3、肖寒.各代文學名句精華 詞曲卷:重慶出版社,2000年:第71頁

創作背景

  該詞上片是回憶暢遊大明湖的情景。當時正是“新秋”,湖上荷花初展嬌容,綠葉田田,一如翠蓋。該詞以“荷葉荷花”起調,抓住了當時大明湖上“新秋”的景物特徵,與《濟南行記》正合。第三句以“紅妝”應“荷花”,以“翠蓋”應“荷葉”,再點大明湖新秋景色,可知前次歡遊印象之深;“木蘭舟”則寫到遊人,其間當有元、李二人之舟。“木蘭舟”點綴於“紅妝”“翠蓋”之間,使整個湖面變得更加妖嬈多姿。而詞人寫景的美好,也正是為了寫人的風流,因而上片結句說:“江山如畫裡,人物更風流。”風流人物,指自己與李輔之等文人雅士。這兩句,“江山”與“人物”並寫,總結上片。從“如畫裡”、“更風流”兩個片語上,可以看到作者對此遊的得意。

  詞的下片,一反上片歡聚融洽的氣氛,轉寫與李輔之的分別和作者所寄予的深沉的懷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和“孤負歡遊”,顯然是寫分離。“千里”,極言相距之遠。“三年”則明確點出與李輔之分別時間之長。從丙申濟南相會順推至第三個年頭,即為戊戌(1238年)。戊戌蓋為該詞的寫作時間。這時作者正準備攜家由濟源回太原,與濟南相隔更遠,故詞中用“千里”形容之,而輔之的和詞中,也有“無窮煙水裡,何處認幷州”句,顯然輔之寫和詞時,作者已遠在“幷州”(太原)了。遺山對輔之的思念之情,離別之愁,無以表達,乃浮想聯翩,竟想借“一尊白酒”來“寄離愁”,但橋下的流水,儘管殷勤,怎奈路程遙遠,何時才能將這“離愁”“寄”到“東州”呢?作者通過這樣一種假想的“尊酒寄離愁”的行動,把對輔之的思念之情深刻而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借流水寄言、寄淚以表達思念之情,不乏先例。李白《秋浦歌》之一說:“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否?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蘇軾《江城子·別徐州》有“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作者則是借流水以寄送滿含著“離愁”的“一尊白酒”,雖筆法略似前人,但婉轉綢繆,實有過之。

  全詞以情取勝,表達的感情是純真的。既有團聚的歡快,也有天各一方的離愁。歡快與離愁,皆出於純真。在表現形式上,全詞用筆自然純樸。從整體結構上看,上片回憶與友人的歡聚,其景其情,均秉筆直書,無一假借;下片寫分別之後的思念,娓娓而談,不動聲色,卻深情厚誼,溢於言表。兩片所寫,既不同時,又不同地,時隔三年,人距千里,卻以真摯的友情,一線貫通,遂使兩片之問,渾然無跡。從該詞造句上看,全詞字句,略無藻飾,更無矯揉造作楚楚作態之處。這種形式上的自然純樸,與詞中所包含的純真友情,表裡一致,相輔相成,做到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參考資料:

1、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歷代友情詩鑑賞:海記憶體知己: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第191-193頁

創作背景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元好問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