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溪堰為吳明府作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陳鎰

縣公築堰東九里,大堤橫截長溪水。引流下注萬頃田,禾稻翻風翠雲起。

去年陂堰未曾開,況值亢旱天為災。城中亂罷正蕭索,兼無秋實人民哀。

今年爭看決渠雨,龍骨長閒掛樑梠。老農仰臥歌南風,但知歡樂無所苦。

君侯事業如白公,流芳千載無終窮。願公更展作霖手,均此德澤四海同。

詩人陳鎰
    陳鎰(?—1456年),字有戒,江蘇吳縣人,永樂年間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先後任湖廣、山東、浙江等地的副使,明英宗時期鎮守陝西,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了陝西的饑荒問題,後看到河南等地流民嘯聚,建議派人前往撫卹,英宗同意後,但官員卻沒有施行,導致後來河南等地的叛亂。陳鎰共三次鎮守陝西,前後十餘年,陝人很愛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陳鎰回朝廷,老百姓總是擋道擁車而泣。他回來時,則歡迎的人群數百里不絕。他之得軍民之心,前後鎮守陝西的無人可及。景泰四年(1453年)因病致仕。景泰七年(1456年),陳鎰去世,獲贈太保,諡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