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帝鄉·如何原文賞析
六幅羅裙窣地,微行曳碧波。看盡滿池疏雨,打團荷。
譯文
譯文
為什麼呀為什麼?越是消愁愁更多!終日徘徊在水堂簾下,把一雙愁眉緊鎖。六幅的長裙拖曳在池邊,緩緩的腳步蕩起水上碧波。看著那滿池的疏雨,正無情打著圓圓的嫩荷。
註釋
如何:為何,為什麼。
遣情:排遣情懷。遣,排遣。
永日:整天。水晶簾:用水晶製成的簾子,比喻晶瑩華美的簾子。晶,一作“堂”。
斂羞蛾:意謂緊皺眉頭。
六幅:六褶。羅裙:絲羅制的裙子。窣地:拂地。
微行:輕緩的腳步。行,一作“雲”。曳:拉。
池:一作“地”。疏雨:稀疏小雨。團荷:圓的荷花。
1、錢國蓮 等 .花間詞全集 :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2 :188 .
2、 房開江 崔黎民 .花間集全譯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0 :579-580 .
3、 陳如江 .花間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182-183 .
賞析
人們在生活中,總不免會遇到悲痛傷心的事。有時愈是企圖甩掉它,忘記它,卻愈是不可能的,情思縈繞,不能自已。此時此刻,耳聞目睹,觸處生愁,令人更增悲傷。這首詞寫的是一個多情女子因失意而產生的寂寞與悵惘。
女主人公一開頭就用二個字的短句自問,語意斬截而警醒。接著是自答:“遣情情更多”。問,問得突兀;答,答得坦誠。一心想排遣內心的情味,而這種情味卻越發增添許多。語句是明明白白的,語意是含蓄無窮的。詞有“詞眼”,這一句就是此詞的“眼”,相思、憂愁、離恨,一切的一切,都由這句傳達;開頭、中間、結尾,全篇都由這句綰聯。此前未知多少事,盡在多情答問中。南宋女詞人李清照亦曾唱出過“一種相思,兩處離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這樣深沉的相思曲。
如果說上兩句寫的是內心的種種矛盾糾葛,那麼,三、四兩句寫的就是外在的終日不展愁眉。永日,點明時間難捱日之長。從後面的“疏雨打團荷”來看,時令似乎是在夏季,而夏季是晝長夜短,但這裡有意用“永日”,既含有“整天”的意思,也含有因相思難遣日更長的意味。這種寫法,既強化了相思情,又深化了相思意,作者匠心可見。水晶簾,以富貴氣的裝飾寫出少女的深閨秀閣。看來,這位少女雍容華貴,生活上是富裕的。但是,物質上的豐腴是不能掩蓋得了精神上的空虛的。“斂羞峨”傳達的正是這麼一種形象:情竇初開最含羞的少女雖則美豔動人,但一個“斂”字,就寫盡了她那滿懷的憂思愁緒。“六幅”兩句,工筆細描,極寫服飾的華美與步姿的輕盈。王昌齡《採蓮曲》的“荷葉羅裙一色裁”之句可資參證。曳碧波,描畫少女行步時的習慣姿態,是雙手拉著自己的裙子,緩緩走過,衣隨人動,看上去彷彿晃動著陣陣清波。作者筆下的少女儼然青青年少,翩翩風韻,但惟其如此,上文“遣情情更多”一句才更能感染讀者,也更能打動人們的心靈。
最後兩句,歸結全篇,又迴應開頭。看盡,其實是百無聊賴的同義語,只有內心煩悶,無所事事的人,才有可能不憚枯燥,看遍池塘,用以消磨遲遲難過的時光。“滿池”、“疏雨”,正反相間,自成機趣。打團荷,重在一個“團”字,荷葉如錢,團團池水面,而且映襯著夏日疏雨,雨成漣漪荷成團,人間反而未團圓,可謂“物態有意,人際無情”。詞以“遣情”開端,以“情更多”作結,迴環往復,一唱三嘆,不由人不為之掩卷太息。
此詞緊緊圍繞“遣情”兩字展開。遣情,遣不了,反而“情更多”了。“永日”沉浸在痛苦中,不能擺脫。但她想竭力擺脫它,於是出外散步。結果觸景傷情,在心中引起更大的傷感。一曲小詞一波三折,跌宕生姿,將女子感情的起伏變化,曲曲傳出。清陳廷焯評孫光憲詞“氣骨甚遒”,然“少閒婉之致”(《白雨齋詞話》),而此詞運其請健之筆,表現深婉之情,顯豁而又含蓄,直快而又婉曲,在孫詞中別開生面。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259 .-
孫光憲(901-968),字孟文,自號葆光子,屬雞,出生在陵州貴平(今屬四川省仁壽縣東北的向家鄉貴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荊南節度副使、朝議郎、檢校祕書少監,試御史中丞。入宋,為黃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國春秋》卷一○二有傳。孫光憲“性嗜經籍,聚書凡數千卷。或手自鈔寫,孜孜校讎,老而不廢”。著有《北夢瑣言》、《荊臺集》、《橘齋集》等,僅《北夢瑣言》傳世。詞存八十四首,風格與“花間”的浮豔、綺靡有所不同。劉毓盤輯入《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集六十種》中,又有王國維緝《孫中丞詞》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