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激勵經典小故事

  想必很多的人都會時不時找小故事來看的吧,那麼關於正能量激勵的經典小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你足夠好,上天才會眷顧你

  天剛亮,我便被手機微信的叮叮咚咚聲吵醒。這微信頻發的速度,我閉著眼也知道是誰。

  果然,是我的表妹洛琦。

  洛琦已經到了德國,發來的照片上,萊比錫飄灑著小雪,卻掩映不住它的美麗和洛琦的喜悅。

  祝賀你,洛琦。我說。

  她又發來一個飆淚的表情圖和一個大笑的表情圖。

  洛琦是鋼琴專業畢業。她常常說自己的奮鬥史就是一部血淚史。

  洛琦從小就顯出與眾不同的音樂天分,對音樂有獨特的感悟和超乎常人的敏銳。她很幸運,從一開始,便得到了良師指點。五歲的時候,父母為她買了第一架鋼琴,之後甘願傾其所有,只為女兒終能學有所成。

  洛琦在寒冬裡,天還沒亮就起來,猛搓冰冷的小手,讓手指靈活,開始練琴。在酷熱難耐的夏日,別的學生為捍衛偶像形象而在網上論戰拼殺時,洛琦正苦苦練琴到汗流浹背甚至中暑。那些黑白鍵和一沓沓厚厚的琴譜承載著洛琦多麼美好的夢想和熱望。甚至在大年三十,全國人民都在舉家歡慶,看著漫天的煙花慶賀新年,洛琦和父母還踏在奔波考學的火車上,或是她把自己關在琴房,緊張地備戰即將到來的大考。

  她失去的,不僅僅是年夜飯的溫馨,還有很多,很多。

  每年都能在新聞裡看到藝考學生紛紛攘攘,每次看到這種鏡頭,我都會紅了眼眶。因為,太瞭解這壯觀場景背後的辛酸,每一個考生,都如我的表妹般讓人心疼。

  所幸,洛琦以專業課第一名、文化課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理想的藝術院校。她離夢想近了一步,可是,仍不輕鬆。

  別的學生進入大學就覺得進了天堂,缺課是常態。可是洛琦深知父母的艱辛,在大學四年,她修完了音樂系所有的選修課,並且旁聽了多門相關的專業課,將作曲、和聲等相關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為自己做了足夠的知識儲備,提升了專業水平。而從大三起,她已經不再拿父母的錢,而是靠自己做家教來支撐自己的學業。

  藝術院校從來不缺女神,洛琦卻是當年的一號神祕女神。別的學生常去喝酒唱歌,可這種事情,從來不會在洛琦身上發生。倒是她的琴房,永遠有琴聲。一次休息日,有一首曲子她彈了太多次,中午也沒休息。第二天快日落的時候,老師敲開她的琴房說,洛琦,你這首曲子早就可以過了,別再彈了,趕快去吃飯。老師實在聽不下去了——這首曲子,洛琦整整彈了兩天。

  因為洛琦的琴房在樓上,她老師的琴房就在她琴房的樓下。老師說,洛琦是她教學二十幾年來,教過的最出色的學生。

  可這最出色幾個字,洛琦不僅僅是以自己超強的領悟力,更是用自己彈破手指的艱辛換來的。

  於是,洛琦獲得了被留校的殊榮。而當年只有一個名額。

  工作以後,她仍然一邊教課一邊學習。她還報考了一個德語班,學習德語,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去德國,去貝多芬的故鄉感受音樂的神聖和豪邁。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或者老天眷顧這個一直都很努力的女孩。在今年年初,他們學院和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共同創辦了中德藝術交流中心,她因為專業能力強,又能說一口標準的德語,而榮幸地成為交流中心被派往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的第一人。

  照片上的洛琦,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芒,那是苦盡甘來後的喜悅和滿足。此前,我已經聽過洛琦三場音樂會,每一場都令人震撼。相信不久,就會聽到她下一場更高水準的音樂會。

  洛琦常常讓我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勃勃力量。她有夢想,也勇於追逐夢想。

  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也生活在一個最壞的時代。

  最好,是因為機會無限多。

  最壞,是因為到處人才擁擠。

  可是——

  你要足夠好,上天才會眷顧你。

  :一定是那些艱難的時刻成就了我們

  朋友問我最近一次哭是什麼時候。我想了一下,是在上週末。

  截稿日臨近,因為出差一週,只好將要修改的書稿存進U盤裡帶在路上。那一週工作效率突飛猛進,不僅修改完了舊稿,還寫了一萬多字的新文章。週末出差結束回家,還沒來得及將U盤裡的內容複製到電腦上,結果在逛街回來之後轟然發現,U盤和零錢包一起不翼而飛了!

  我沿路返回,確定自己再也找不回來時,坐在路邊的椅子上痛哭流涕,絲毫不顧自己的形象。可哭過之後,還是回了家,衝個熱水澡,然後憑著模糊的記憶將那一萬多字重新寫出來。

  我反問這個朋友最近一次哭的經歷,她說起了好幾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時她剛工作沒多久,因業績突出破格晉升,沒想到之前視為好朋友的同事為之憤憤不平。有一次開會,她像往常一樣坐在了那個同事身邊,還沒坐穩,卻只見同事狠狠地在桌子上摔了資料夾之後換到了別的位置,周圍其他同事詫異地看過來,只有她笑容還僵在臉上。

  她不氣,只覺得傷心。當年她剛入職,手把手教她用公司軟體的,和這個會議室裡當眾給她難堪,暗地裡冷嘲熱諷的,是同一個人。

  好幾年後,朋友跳槽去了更大的公司,偶爾路過舊東家,還能看見那個同事的身影。她仍然在做原來的工作,忙碌,得體地笑著,好像和數年前的樣子並無二致。

  朋友屏了口氣又深深地撥出去。往事皆已飄散,而人,總要往前走。

  大學畢業前夕,我、H還有班裡另一個女生在宿舍裡聊天。我當時還沒有工作過,一直聽那個女生講述剛去工作的種種艱辛,聽得我都為她感覺不值。後來她走了,我跟H說:“你看她工作好辛苦。”

  H淡淡地笑了笑:“誰沒有過一段辛苦的時光?”她大三的暑期在一家服裝公司實習,剛入職就正好趕上廣東的盛夏,整整三個星期都在倉庫裡整理庫存,極其悶熱。畢業之後,她去了北京的一家地產公司。當我發簡訊問她“工作怎麼樣啊,生活還習慣嗎”時,她說都挺好。可我經常是凌晨時才收到她回的簡訊,還見過她拍的幽暗的地下室照片。

  那些在陌生的城市裡,漆黑的深夜中,顛沛流離的經歷總能悄無聲息地改變我們。你發現自己的內心開始變得堅硬與殘酷,而柔軟的部分則越來越少。也或許是因為越來越少,才想要拼盡全力去捍衛那一丁點兒的溫情與不捨。而對於那些無謂的人事,再也不想空落落地等,再也不想燃盡一腔熱血只換一頓冷飯殘羹。

  我們總能學會一個人修馬桶,顫顫巍巍地攀到架子上換燈泡,應酬之後還能忍著頭暈與反胃,為自己調一杯酸奶來解酒。

  但仍然感謝青春裡那些艱難的時刻,那些異鄉的漂泊,那些在暗夜裡一邊跟自己說著“加油”,一邊往前走的日子。一定是它們成就了今天的我們,讓我們能有足夠堅硬的軀殼去捍衛那些不可磨滅的柔軟與美好,也有足夠溫暖的初心去擁抱那些終將到來的慈悲和懂得。

  :你以為的幸運,是別人努力了好久才發出的光

  小A是我前幾年在大學城做一個品牌的校園推廣時認識的畢業生。上個星期,她在一些網路平臺和公眾號上頻繁地看到我寫的文章後,跟我聊天,說:“那是你吧?我一看名字和背景就猜到是你了。你不是在廣告公司上班嗎,怎麼突然變成專欄作家了?”我說,這個只是個人興趣,閒暇時寫寫而已。

  小A好奇地問:“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專欄作家?我也想有一個平臺,可以偶爾寫點隨筆留下點痕跡。”我說:“我也是剛入門,也並沒有特別的訣竅,就是多寫,慢慢地找到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嘗試著釋出在一些開放的平臺上或是自己私下投稿,等待喜歡你文字的人出現或者被編輯挖掘。”

  小A說其實她只是很好奇,有的人可以被挖掘,是他們幸運,還是他們有這方面的門路,主動去尋找的資源?她覺得自己這方面比較閉塞,接著又問我:“你是不是認識很多雜誌和公眾號的編輯啊?”

  我說:“是你自己主動走出去,還是別人主動找到你,這都不是重點。不管你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和領域,你優秀了,別人自然會來找你。如果自己水平不夠,再有門路也無濟於事。實力是第一,門路是第二,做任何事情都一樣。”

  這次聊天后,我仔細思忖,一個人問出的問題,多少反映了這個人的心理狀態和思考問題的邏輯方式。

  為什麼小A問的是“如何成為一個專欄作家”,而不是“你什麼時候開始寫文章的”“你寫了多久了”這樣更為具體和可執行性強的問題。我大膽地揣測,也許她眼裡看到的是“結果”,關心的也只是“結果”,至於中間的“過程”,她並沒那麼在意。

  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別人獲得了某些成功,或坐到了某個位置,被大眾看見或者為人所知,我們第一反應是人家運氣好。你以為別人只是幸運,但真相可能是人家積蓄了很久的能量終於開始爆發了,終於開始被別人看見了。

  就我自己而言,從大一開始到現在,零零散散地寫文章也有七年了。我寫了七年,才開始有一些引起大家共鳴的東西,才開始被大家認可和看見。一切,哪有那麼簡單?很久以前,我就說過,如果說我還有什麼“偉大夢想”,那就是希望有一天我的文字可以治癒人心。我努力了七年,才開始能夠溫暖大家。

  我有個大學同學,一個很有才華的女孩,大學期間開始涉獵劇本的創作,現在在家專職寫小說。她每天的生活軌跡就是吃飯、看動畫片、看書、寫小說,偶爾休息,周而復始。後來我才知道,她從中學時代就開始斷斷續續地寫,現在已經有四部長篇小說了,短篇更是不計其數。她寫了那麼久,直到今年才覺得自己該出成績了,才開始著手一些出版事宜。也許,到了明年的這個時候,她的小說會在各大書城和電商渠道上火爆銷售,不瞭解的人或者曾經的同學看到了她出書會覺得她很幸運,認為她可能有這方面的資源和門路,不然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怎麼就突然出了中文小說,還一下子火了?但你真的不知道,人家努力了多久,寫了多久,才敢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幸運,其實是別人努力了好久才發出的光。承認這一點,是我們進步的開始。與其把成功歸結在“運氣”這樣虛幻的東西上,倒不如把它建立在我們可以駕馭的東西上,比如勤奮,比如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