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勵志文章精選兩篇

  當每個人都在拖延,最後又手忙腳亂的時候,你的生活卻非常從容。因為你從一開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輕鬆安逸,都可能是未來的成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美文勵志文章精選·我們都希望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但是,憑什麼?

  經常有人向我傾訴各種難題,而我無能為力。

  這些難題,並非所有人的難題,它們更多是個體的難題,由於所處環境、由於個性和能力等。

  換言之,這些難題可以不成為難題,不管是什麼種類,職場、愛情、婚姻、生育等。

  我們對這個世界抱有很多期望,雖然不奢望凡事順利,但是,當我們遇到自認為的不公正待遇時,不禁憤怒、悲傷。

  然而,是不是要想想,為什麼。

  如果把那些難題抽絲剝繭,最終,核心的問題是什麼?

  這個世界上的確存在不公、不義,存在黑暗,人類歷史上,令人髮指的罪惡樁樁件件,並不能說那些遭受噩運的人們,咎於自取,那太殘忍。只是,身處平常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大多數煩惱並不在於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缺衣少食、親人失散,而是怎麼找到好工作、怎麼遇到合適的伴侶、怎麼教育好孩子、怎麼贍養父母、怎麼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假如真的遇到極端事件,是否能夠發聲?是否能夠正當地維護權益?假如意外和大病突臨,能不能憑自己的能力付出診療費?

  總有些事情,是我們無能為力。

  然而,也總有些事情,是可以努力改善。

  我要說的,是後面的這個部分。對前者,我也無能為力。

  我沒有辦法阻止家破人亡,也需要很多年時間慢慢療傷。我不能以自己的善良做為不被背叛的理由,也只能默默忍受。

  我看到世界的殘酷,更看到美好的一面,我遇到過壞人,但總相信好人居多。我去看人們身上的閃光點,而不是放大他們的缺陷。我不會一直記得那些冰冷的言語狠毒的打擊,事過境遷之後,仍然笑著相對。我首先溫柔地對待世界,甚至不指望獲得同樣的回報。然而始終,我還是覺得自己幸運,即使我也記得,曾經站在18樓的陽臺上,猶豫要不要跳下去,即使曾經有人冷冷地對我說,讓我去死。

  但是,所有這些,不能成為放棄和妥協的理由。

  如果心中陰暗的一面持續擴大,終會吞沒光明。

  如果一個人心心念念地感覺被迫害、被離棄,遲早,連自己都放棄自己。

  可不可以有一種勇氣,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了你,你仍然不放棄?成為自己最後的堡壘,當太陽再次升起,再度充滿信心。

  張曉風說:“給我一個解釋,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納歷史,我就可以義無反顧地擁抱這荒涼的城市。”

  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總會有人揪住一點瑕疵去誇張,否定掉整個人。總有人喜歡人身攻擊。

  也總有人付出愛、支援、包容。

  後者才是活下去並且好好活著的支撐力量。

  同時,要成為別人的支撐力量。給人希望、給人愛、給人力量。握住他們的手,告訴他們不管遭遇什麼,不要怕,有我。

  你做了什麼,值得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有些愛,是無條件的,來自父母、家人、伴侶。即使是身處這些不求回報的愛中,都不能恣意揮霍。

  有些愛,本不當要求。我不能要求路邊一個陌生人,網路上的某個人,像家人一樣對待我,原不應懷有期望。我不能把別人當情緒垃圾筒,傾訴悲傷、傾瀉情緒,又覺得順理成章。

  用自己的努力,去獲得世界的尊重。

  這個努力,不是強力,不是蠻橫地用腳去踢佛前的鐘,不是在古老的神廟刻下到此一遊。不是在還不清楚事情全貌的時候就憤激地譴責,不是一語不合就問候對方祖宗十八代,不是因為網路上用的不是實名就以為別人不認識自己因而為所欲為。其實,虛擬與真實哪裡有明確的界限?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和真實想法,也許唯有自己知曉,但它必然會投射到生活的各個層面,最終,形成一個人的命運軌跡。

  我記得曾經有人問我,我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上說的話,我的家人是否也會看到?

  我知道的是,我姐姐訂閱了我的部落格,我妹妹關注我的微博,其他的關注人還有某任前男友,是否還有其他人,我並不清楚,因為沒有一一問過。其實我挺好奇的是前夫是否也在微博上,不過這個沒辦法查證。我說話寫文章的時候,並沒有想到他們會看到,就隱藏自己,是怎樣的人,說怎樣的話,做怎樣的事,表裡如一,所以活得輕鬆,因為不會發出一句話後突然間想到,哎呀要是妹妹看到了會怎麼想呢?

  我坦然接受我的命運,也在不斷變造自己,所以,未來如何,我不知道。因為未知,才有誘惑,如果一條路看到頭,那樣活著,也沒意思。

  我熱愛這個世界,沒有抱怨,因為我確切地知道,如果我想被溫柔對待,我需要有所憑依,我要付出努力,而且是持續不斷的努力。

  美文勵志文章精選·今天的所有輕鬆安逸 都可能是未來的成本

  提出“情商”概念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爾曼曾做過一個關於“推遲滿足”的實驗。

  找來一批四歲孩子,給他們每人一塊糖,並告訴他們若能等主持人回來再吃這塊糖,則還能吃到第二塊糖。戈爾曼悄悄觀察,發現有的孩子只等了一會兒便不耐煩,迫不急待地把糖塞進了嘴裡;而有的孩子則很有耐心,而且很有辦法,想出作遊戲啦、講故事之類種種方式拖延時間,分散注意力,最終堅持到主持人回來,得到了第二塊糖。戈爾曼又對這批孩子14 歲時和進入工作崗位後的表現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晚吃糖的孩子數學和語文成績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120分,而且意志堅強,經得起困難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據說,這個實驗說明的是,要取得大的成績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為當前名利所誘惑,能按社會需要不怕挫折、堅持不懈奮鬥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這樣的結論不知道被多少書引用,並且被反覆重申。可是,我看到的是另外一回事兒。“大多數孩子沒有等到主持人回來,已經把糖吃掉了”這樣一個事實能夠完全證明的或者說明的也許只有兩件事兒:1 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獲得滿足是大多數人的天性;2 野心是永遠是少數人的天性。

  至於“忍住慾望”究竟能不能決定成功,答案只能是“也許”——和其他所有的“也許”一樣,僅僅是零-壹之間不含零和壹的某一個數值。如果不是“也許”而是“必然”的話,那麼,所有的苦行僧都應該必然成功。但是事實明顯並非如此——即便是苦行僧,也和其他任何一個群體一樣,成功的人永遠是少數。不禁想起來前段時間流行的戲謔:“要練神功,必先自宮——就算自宮,也未必成功!”

  另外,要知道一個人有無自制能力和此人是否有才華,其實是完全不相干的。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多得去了。寫下“鐵馬雲雕共絕塵,柳營高壓漢宮春。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照渭濱。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寶帳無言語,從此周是老臣。”的溫庭筠就是大頭才華橫溢小頭從不爭氣的一個人。考了那麼多年中不了進士就是因為考試作弊上癮。注意,以他的才華,他是從來不需要抄寫別人的。他是幫別人作弊上癮,並且死活管不住。一上考場,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的卷子答完,然後把周圍的人全幫上一遍——人送外號 “救救人”。還有,這哥們只要能弄到錢,就一定去春樓花到欠債為止。都到了六十歲,還和一幫人酗酒嫖娼,結果犯了宵禁的法令,被虞侯打得鼻青臉腫……

  儘管大家都知道不是每個慾望都能被滿足,但是我們都有無窮無盡的慾望是個確定的事實。於是,哪怕用腳趾頭想想都能明白,不勞而獲是每個人心中所擁有的諸多夢想之一,甚至可能還是其中最大的夢想。如果不能做到不勞而獲的話,那就最好儘量少勞但是一定要儘量多得,並且多多益善。更進一步,大多數人看法驚人地類似甚至相同:如果有收穫的話,那最好要馬上有收穫;如果沒有收穫的話,那最好要馬上有結果。每個人都有這種慾望,只不過或者程度不同,或者在不同的方面表現得各不相同。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迷戀賭博。因為這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想要甚至需要馬上獲得結果。賭場裡各種賭博形式中賭鬼們最喜愛的就是老虎機了。賭王是不玩老虎機的,因為他們在這種純粹的賭博中得不到樂趣的同時也不能保證收益。但是賭鬼們不一樣,儘管這些賭鬼和賭王一樣有著強烈的贏利慾望,但是,賭鬼潛意識裡還有另外一個更需要滿足的慾望——那就是“馬上看到結果”。老虎機可以在這方面滿足這些賭鬼——它的操作極為簡單,拉一下手柄,五秒鐘之內就得到結果——結果是輸是贏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五秒鐘之內就得到結果”!

  同樣的道理,酗酒無度的、嫖娼樂此不彼的、吸毒不顧死活的、玩電遊沒完沒了的,都是這種“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獲得滿足的天性”使然。要命的是,整個社會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刺激人們的這種天性並使其越來越強烈。電視廣告告訴你所有的減肥藥都有神奇的功效,當天開始見效。報紙上的醫療廣告告訴你無論你得了病都不要怕,找他——手到病除。各種培訓班告訴你不管學什麼都要速成,因為人生苦短。有一種防身術學習班期期火爆,看看它的名稱就知道為什麼這麼火爆了——“一招制敵”!

  也許最善於利用人類天性的商業機構就是銀行了。想住大房子?好!我給你辦貸款,慢慢還,不著急,三十年之內還清就好。想買新款轎車?行!我給你辦貸款,不用還得太快,三五年之內還清就可以。房子有了,車子有了,還想要什麼?說,沒關係。不怕你沒有錢,我可以給你辦信用卡,透支麼,給你10萬的信用額度,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吧!這是一個“享受在先”的時代!並且人人如此!當然了,關於銀行是如何對付那些最終欠債不還的人,它可從來不會在廣告上提及,也儘量不對外公開。

  其實,承認“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獲得滿足”是自己的天性就好辦了。因為,平靜接受並且正確認識自己的天性是改變天性的第一步。就算有些時候天性難移,無法徹底改變,那麼也起碼還可以稍加控制,略微改善。沒必要控制自己的方方面面,這不是很難做到,而是乾脆不可能做到。尤其是對大腦格外活躍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有的時候成為高手需要愚鈍,金庸小說裡的郭靖成為一代宗師的根本原因更可能是因為他傻到一定程度,所以,很多人或事情對別人來講是誘惑,對他來講是乾脆就是不存在的;於是,他可以用普通的智商長期只專注在一件最應該做的事情上,最終天下無敵。

  控制這種天性正確的方法是,仔細審視一下自己都在哪方面這種天性尤為強烈?再一次拿出紙筆羅列。經過幾天甚至幾個月的長期反覆審視,你會發現那個列表變得越來越長。別怕,相信我,誰都是這樣的——至少99.9%的人是這樣的。然後從列表中挑出一個最重要的如果你有野心的話,再挑出一個也很重要的,寫在隨時可以看到的地方,不停地提醒自己這方面一定要控制這種天性。

  我個人覺得,在工作和學習上控制這種天性是最重要的。為了能在這一個方面控制住自己的天性,有的時候,在其他方面稍微放縱一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我,偶爾大醉一場沒什麼不好。偶爾連續打上兩天兩夜的牌不僅有助於身心健康也是一種很好的社交活動。但是,在工作和學習上,堅決不要放縱。工作和學習都是艱苦的,路程都是漫長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經驗告訴我們,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當然需要技巧,但是,當場見效的技巧少之又少,而且,就算找到了,也只不過是兩種情況之一:1 尋找這個技巧已經花費了太多的時間;2 這個技巧可能有後遺症,只不過是現在還不知道而已。

  事實上,“推遲滿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備的能力,也是需要掙扎和鍛鍊才可以習得的能力。在生活中,只有極少數人最終掌握了這個能力,也因此使得他們與眾不同的同時又往往令他人迷惑地意味“我怎麼看不出來他到底比我強在哪裡呢?”其實,說穿了就很簡單,掌握了“推遲滿足感”之技巧的人早就有因此獲的極大的、只有少數人才會獲得的利益的經歷。於是,他們最終表現為比絕大多數人“更有耐心”——甚至,驚人的耐心。這些耐心被用來不動聲色地承受更多的打擊和挫折,輕鬆坦然地面對更多的威逼和利誘;甚至,可能會僅僅因為他們驚人的耐心,那些打擊和挫折對他們來講不再稱得上是打擊或者挫折,那些威逼和利誘對他們來講根本並不存在……

  再次,這是個依賴經驗才能真正體會並理解的道理——乃至於很多人一生都無法獲得這種經驗,無法理解這種道理。前面的這段文字,再次儘管囉唆但值得反覆認真閱讀——儘量運用你的心智慧力去思考,去體會,去憑空演練,而後,掌握箇中道理以及技巧。再次體會運用心智獲得解放的快樂。

  真正擁有耐心,甚至驚人的耐心的你,生活就會從此開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你會發現,你對追逐新潮的電子商品失去了興趣——那可是過去你為之不停地浪費時間和金錢的主要渠道之一。你會很自然地等待到下一個新產品的推出之前,用相對很低的價格買下它,然後,在避免了所有相容性麻煩的情況下,讓那個曾經時髦的產品在你的手中變成實用的產品。

  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阿尼塔.克雷頓博士甚至通過設計精巧而嚴密的實驗,用其統計結果來說明所有的丈夫都應該通過練習學會“推遲滿足感”的技巧,即,通過有意減少性交次數,和延長性交之前的交談愛撫時間大大提高性生活的質量。按照阿尼塔.克雷頓的觀點,性壓抑和性慾得不到滿足,直接與各種我們常見的精神疾病緊密相關。她表示她非常驚訝,搞不明白人們為什麼會對僅僅通過運用心智就可以無成本地解決的簡單問題,卻要麼逆來順受一輩子,要麼花上大價錢購買昂貴的藥物或者去約見心理醫生——往往到最後只不過是不了了之?

  耐心有著神奇的力量。當每個人都在拖延,最後又手忙腳亂的時候,你的生活卻非常從容。因為你從一開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輕鬆安逸,都可能是未來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輕鬆安逸安排到未來的某個時段,而心平氣和地每天完成相應的工作。於是,你不僅從容,而且快樂。你會變成一個守時的人,一個生活規律的人,一個身邊的朋友都信賴的人。你會定時去健身房,從不為自己瘦得太慢而煩惱的同時,竟然用節食甚至吞食瀉藥的方法去減肥,因為,在那些人因為無奈而抱怨的人面臨絕望的時候,你早已經是持續鍛鍊了許多年的健康的人。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