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活的常見人生感悟

  不管生活怎樣不堪,我們都要堅強而幸福的活著。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我們抗爭我們妥協,都是為了被認同

  人們之所以要在某個地方,某人身上,某段關係或是群體中找歸屬感,是因為歸屬感是人的情感需要,只有對方才能提供。在這裡有真實的自己,會受到來自外界的肯定和重視。我們投身學習,工作,生活都是為了被主流社會認同,這麼做讓多數人人感到安全,不再空虛孤獨。

  願望常常和現實相悖,有時越是努力融入,越是不被接納,做的越多差的越多。常常被拒之門外。

  被排斥是什麼樣的感覺?當事人會覺得窘迫尷尬。當看到同學在一起笑談,氣氛熱烈,你打算走過去加入,大家看到你走過來停止了談話,你不知道自己哪裡討人厭了?竊竊私語的朋友看到你過來了立馬裝作什麼都沒發生的事,難道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上大學的時候,宿舍的人早起都三三兩兩一起去吃早餐上課,如果你不主動叫人,就沒人主動和自己一起吃飯,一起去上課。你不算好看但也絕對不醜,不高不矮,不胖也不瘦,沒有口臭,也算有禮貌,成績也不錯,怎麼就融入不了她們的圈子?甚至被你討厭的人言語表示排斥,心理明知道那個傢伙不算什麼,可還是忍不住心情糟糕,你百思不得其所。

  有人在傷害中徹底封閉了自己,走向另外的極端,但有很多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被排斥的人,都會記得那麼一兩個人,曾經在世界一片黑暗的時候給了他一點點善意,或者有幸換一個環境重生。就是這一點點善意,能夠在很多年的時間裡持續地給他力量。新的環境重塑了一個人,一旦有機會就不放棄對善的追尋。

  不管是誰都有過被排斥的經歷,或輕或重。自己也曾有意無意的忽略過別人,也或輕或重地排斥過一些自己所不能接納的人。用正確的心態對待被排斥,冷靜地放寬胸懷。

  排斥可以在無端的情況下發生。人性是很複雜的,既有極端的善,也有極端的惡,且兩種極端可以真實地、同時地在一個人身上共存。被排斥的你不是“不值得”的,而排斥你的很多人也並非“邪惡”的人。這樣想,既能減少自我的質疑和苛責,也能降低對未來人際關係的恐懼以及憤怒。

  你不可能在整個人生中都獲得所有人的善待。如果那些拒絕和排斥發生了,接受它,作為生活中不盡如人意的一個部分。一個對生活合理的期待能幫你更心平氣和地看待痛苦的經歷。痛苦本來就是生活無法迴避的一個部分。

  2.為幸福而忙碌著,也為忙碌而幸福

  世界上的所有人,其實都在為兩個字而忙,就是“幸福”。很多時候我們忙著忙著就忘了為什麼而忙,在忙碌中弄丟了幸福!就像走得太遠了,忘了我們要去哪裡了,忘記了開始的初心。

  有一首歌唱到:幸福沒有大,也沒有小,幸福不分低,也不分高,幸福其實只是一種感覺,就在你身邊,摸得到,也看得著!

  為了裝修,費心心思,東奔西跑,最後得到想象中的家,雖然忙碌,卻幸福滿滿;

  婚禮不日就要舉行,訂酒店、拍婚紗、發喜帖、安排一切事宜。在羅列賓客名單的時候發現,本以為能來的朋友可能因為出國、出差來不了了;而本不抱希望的一些旅居國外的朋友卻也趕來了。滿滿的祝福,讓先前的忙碌變成幸福的記憶;

  為了一篇論文,幾個週末一個人呆在圖書館,翻閱枯燥的資料,順利通過論文答辯。這種忙碌有意義,讓自己肯定了自己的能力......

  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的感受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

  倘若仔細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不難發現每個人都是在忙碌中過著自己的生活。雖然所做的事情難易程度不同,能力水平高低也不盡相同,但最終目標都是一致的——為幸福而忙碌著,也為忙碌而幸福著。

  從幻想回到現實,而我卻是每天從睜開眼的時候就像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唯一屬於自己的時候就是睡覺。如果能一覺睡到天亮那還是幸運,因為壓力大的時候還要失眠。腦子從來不曾清靜過:各種截止日期,開心的事煩心的事,不可理喻的客戶,剛發來必須馬上回復的郵件,工作疑難問題不好解決,孩子的學校問題,輔導班以及課外親子活動,面對朋友的請求總是難以拒絕,鍛鍊需要擠時間等等。

  生活的確裝得滿滿的,滿到有時溢位來,讓我這個奔四十年紀的人,停不下腳步來喘口氣。

  因為每天早晨勤勤懇懇給家人準備富含蔬菜水果的飯盒,所以日積月累就會養成了健康飲食的習慣;

  因為雷打不動每天的3個小時和週末14小時的悉心陪伴,孩子們就有了牢固的安全感和養成良好的人格的堅實基礎;

  因為一次次挑燈解決並不一定非得自己負責的工作難題,所以慢慢就會成為業界的高手;

  因為海綿擠水一樣找時間碼出一行行文字,就有了一本本家庭日記和旅遊遊記,留著以後慢慢看到老,傳遞給子孫後代;

  因為和朋友互通有無,互相關心,所以很多年就有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共同成長;

  因為見縫插針的鍛鍊身體,所以年復一年就打下了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礎;

  幸福其實就在這一點一滴的小事過程中產生,就在人到中年時仍然保留的一顆年輕軼動的心的原因。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演繹自身能力範圍內的價值人生,只有在忙碌中可以感悟找尋到。忙碌的過程是苦累的,甚至說忙碌中的付出與收穫並不成比例,待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忙碌的背後,那種充實讓自己感覺著光陰的意義,同時又帶給自己一種滿心的喜悅與幸福。幸福就在身邊,就是現在,珍惜吧。

  3.最難是學會生活,習慣或改變如何選擇?

  貪戀舒適是人之本能,好比動物都知道逃避傷害和風險。安全舒適的環境讓人產生安全感,人為忽視風險。不願試險會讓人變得懦弱,更加追求舒適,舒適的家,舒適的車,舒適的人際關係。害怕,是我們對外界,對自我最大的,也是最不堪一擊的防禦模式。害怕吃虧,害怕沒有立足之地,害怕被忽視。然後,我們便會以冷漠迴應內心,迴應世界,這樣看似加固了防線,其實只是以玻璃包裹玻璃而已。我們表現的堅硬,但內在卻脆弱無比。

  久而久之,我們彷彿中了一種毒,一種叫做習慣的毒,我們深深的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偶爾因一個小小的誘因使我們的生活產生一些波瀾,我們通常會掩蓋它,或者是忽視它,當這樣一個“三分鐘熱度”過去以後,我們根據路徑依賴繼續著我們習慣的溫床。深深的陷入你生命當中的每時每刻。

  當然外界的誘因也會是一個滔天巨浪,就如《楚門的世界》當中,當主人公知曉自己的一生都被人安排,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千萬人注視,他的世界是個巨大的騙局,他所相信的一切都是虛假的,他的整個世界崩塌了。他的內心面對的是毀滅或者是重生的選擇。

  但是,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當中沒有那麼多驚濤巨浪的打擊,不需做生與死的抉擇。

  成長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的,而改變也是一點一滴而做的。而成長與改變是不易的,父母的庇護,現實的溫床,人性的感悟人生惰性,這所有的都在告訴你改變是那麼的渺茫,是那麼微弱,以至於讓你覺得你一直都該是如此。

  而事實上或許連你自己都沒有發覺你自己在悄然改變,因為你有著一顆改變,並想努力成長的心,它已經紮根你心底,併發芽,它需要你時刻給予它力量,給它時間,經常提醒自己它就在哪裡。堅持下去,它會長大,它會開花,它會結果。

  可以這樣說人總是想回家,如果沒有那個物理層面的家,人可以走更遠更遠。

  每當人群聚集的地方,大家會東家長西家短交流生活經驗,其實這正是人們對生活的需求,這種學習需求其實是來自我們對生活的潛意識渴望。我們期望知道怎麼才能活得更好。

  可惜的是,對於多少長輩而言,他們本身並沒有真正學習透徹如何生活,更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過上優質的生活。老一輩的人所說的某些人看起來幼稚不成熟等等其實只是拿自己的經歷來看待別人,並不去想他人是否和自己相同,反而喜歡用自己的解決之道來“越俎代庖”講人生道理。其實,成長與生活習慣言行舉止並無太大關聯,只不過言行舉止所體現的社交能力、處理生活瑣事自理能力方式、會使某些老一輩感覺“是成熟的”罷了。

  學校有多樣的課程可供選讀,唯獨缺少一門生活課或叫人生課。而這門課重要到一個人的成長,決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甚至是庸人還智者,對社會有益還是有害,都包含在內。不過可惜的是這種“人生課程”大多數還是被宗教所壟斷,而且在信仰環境中絕大多數人其實本身並不能解決自我的生活困惑,反倒是摻雜著不少不帶勺的雞湯。並且本身而言,宗教信條並不適用於當今社會,其消極的人生態度反而造成大量無用的社會消耗,無論對政治還是對維持家庭生活都是一種負擔。就其本身而言,社會的進步本身還是離不開老百姓積極的生活方式,只有百姓普遍性的生活幸福指數提高才能有更加良好的社會進步,社會進步又會使百姓的生活更加積極。如此以往,不斷使公民學習如何良好的生活,才能帶來社會良化的正迴圈。

  懂得生活不是靠一時的頓悟,而所有的頓悟都是平時點滴的積累,在某一刻被誘引爆發出來的通透。生活簡單又不簡單,除了享受還要有拼搏,安全之外還要有風險,人最難是學會生活。莫里說:“當我還是孩子時,我樂於做個孩子。當我應該是個聰明的老頭時,我也樂於做個聰明的老頭。我樂於接受自己賦予我的一切權利。”

  生活只會越來越難,還好,我們會變得越來越強大。終於一天你會明白“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