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學經驗體會總結

  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核心指標應是每節課都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學習收穫,即在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言語技能的掌握方面有一個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範文一

  這學期,我擔任的是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有許多收穫,同樣也有許多不足,現將收穫和不足做如下回顧:

  一、 教學方面

  本學期學校依然舉辦了公開課觀摩活動,這對於新教師來說是個不錯的學習平臺,這使不少新教師從中汲取經驗。在這個活動中我也收穫了許多:1、在指導朗讀方面我從多個教師那裡學習,有老師引讀達到很好的朗讀效果的,也有逐句引導,調整語氣反覆讀達到很好的朗讀的效果的,在自己的教學中也有所體現。2、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方面也有了一個新的突破,敢於放手讓學生去做,在我準備的公開課中就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學生初讀課文之後,讓他們談談自己對課文的感受,用一個詞來形容,並讓他們把這些詞語出示在黑板上,這就構成了他們對課文的不同方面的認知,在讓他們從其中的一個方面入手細讀課文,學生很樂意選取自己喜歡的方面去讀,以至於充分調動可學生自護學習的積極性。

  二、 對複習方法的大膽嘗試

  本學期我就學生的複習方面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了兩種不同的嘗試。期中考試前複習採用的方法是緊抓平時,逐漸完成學習任務。從開學每大周的週一和小週四都做為複習鞏固時間,讓學生對本大周的學習任務做一回顧,確保將一大周內所學內容牢牢把握。通過這樣反覆的複習使每一個同學都有所收穫,這樣把複習做在平時,就大大減輕了考前複習的強度。在段考前,有是以小單元為基本逐單元複習,把每單元所要複習的內容基礎知識、對課文理解合在一起完成。

  最終發現通過這樣的複習方法複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於期末考試,由於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時間比較短,課程安排較緊,無暇顧及平時的回顧,所以考前複習採用了分類複習:將所要複習的知識點分類共分為三類:詞語類、課本基礎知識類、對課文句子理解類。分三個不同時期來複習,詞語類在初期複習,一次是課本基礎知識和對課文句子理解,一這樣的方法安排旨在於能顧及後進生的複習特點。在這三個階段裡可以直接抓後進生的基礎部分,也不耽誤優秀生複習。本以為這種方法是比較巧妙的,可結果卻事與願違,並沒有達到理想的複習效果,這些便是本學期的兩種複習方法,以及兩種複習方法所帶來的效果。

  三、 對學生心心理的認知

  從文學作品中,從熒屏中我們所截獲的兒童形象是天真無邪的,然而在現實中他們卻給了我不同的感受。他們宛若一個個“小大人”都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在他們的心中也裝著滿滿的心事,在一次與學生交流是發現他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煩惱,家庭也好,同學也好,這一切都是他們顯得憂鬱。除了這些還會發現他們耍“小聰明”的時候,例如:“老師我這道題不會”一位學生跑上講臺問我問題,當我給他講解過後,他會從另一邊繞過去,把一樣東西塞在旁邊同學的手裡,諸如此類的事數不勝數。這些跡象表明他們都具備了自我判斷能力,對於這點我在教育方式上就必須有所改變。

  四、 不足之處

  雖然在這一學期的工作中有很多收穫,也學到了很多教育學生的技巧,但是對於這學期的許多新的認知還未從實踐中得到認證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會以此為努力方向,爭取做到一個新的高度。

  範文二

  我參加工作的這六年,可以說是語文教學不斷改革和探索的幾年。在這幾年裡,市、區教育局不斷提倡改革,鼓勵教學上的大膽創新。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引下,我也努力探索,大膽嘗試,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教學的方法。為了調動學生上課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我採取瞭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1、 牢牢把握“讀”的環節,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充滿朗朗的讀書聲。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說的就是“讀”的重要性。上課的時候,我著重於讀,但也注重讀的方式和方法,那種“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讀”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從方式方法上來說,我把“讀”分為個人“讀”,小組“讀”,帶“讀”,搶“讀”,競賽“讀”,其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競賽“讀”了。具體操作是這樣的,我把全班同學分為四組,以組為單位,然後進行朗讀比賽。一組在“讀”的時候,其它組就聽,等到這組讀完後,其它組就指出這組在“讀”的過程中讀錯的字。錯一個扣10分,然後把這組的最後得分記入他們的學期總分,學期末進行獎勵。由於有這麼一個強有力的競爭機制,學生上課的參與熱情相當高,他們大多能把別人讀錯的字找出來,並且輪到自己讀的時候也相當認真。事實證明,這種“讀”的效果是不錯的。

  2、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上課積極思考。

  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會不斷地提出問題,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太大、太泛、太難,都很難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在每一節課上課之前,都做了認真的準備,把要在上課的時候提出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要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針對學生的掌握情況,分別叫不同的學生來回答。由於問題設計得比較合理,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為了調到學生上課參與的積極性,我常常採取小組競賽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和前面介紹過的朗讀競賽的方法是一樣的,學生對這種方法相當歡迎,為了給自己這一組爭光,可以說個個都積極地思考,小組討論的氣氛也相當熱烈。學生上課參與的積極性高了,上課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3、探索研究新教法,新課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語文課的工具性特點決定了這一門學科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的,它體現的並不是你明白了多少語文知識,而是一種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著重體現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這種能力的提高,單單靠語文課堂教學又是不夠的,在這種教學理念的促使下,我不斷地探索、嘗試新的教法、新的課型。在一個學期中,我不間斷地開設了諸如“朗讀競賽”、“演講競賽”、“背書比賽”、“查安典比賽”、“找錯別字比賽”、“成語接龍比賽”、“iq遊戲比賽”、“寫字比賽”、“講故事比賽”、“講笑話比賽”、“作文片段描寫比賽”等等。這些生動有趣的課型的開展,不僅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更是激起了同學們對於語文這一門課程的熱愛,使他們對於語文這一門學科“愛學”、“樂學”,同時,他們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也在一種輕鬆活潑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提高。實踐證明,學生們很喜歡上這樣的課,這也是我以後繼續探索、努力的方向。

  4、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益。

  近幾年,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悄然興起。多媒體教學由於其集文字、聲音、圖象、動畫於一體,有很強的可感性、趣味性,所以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比較好,我利用課餘時間加緊鑽研,努力學習,逐漸掌握了這種新興的授課方式,適當加以運用,讓語文課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初中課文中有兩篇文章,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都是傳誦千古的名篇,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和詣的音韻,優美的意境,作者博大的胸懷和氣概,都深深地感染著學生。但這裡卻存在著一個關鍵的問題,全篇都是以雪作為背景的,雪對於增強對於詩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廣州的學生根本就沒有見過下雪,只是從電視畫面上得到過一點模糊的認識。如果此時不加深學生對雪景的形象感知,即使學生對課文了如指掌,也達不到對詩歌內在美的品味,那麼這堂課就是失敗的。為了在上課之前加深學生對雪的認知和感知的能力,我從網上下載了許多雪景圖片,然後把它們製作成課件,在上課的時候進行演示,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既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也有力地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整堂課下來,學生們都顯得意猶未盡,這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所達不到的效果。

  範文三

  一、指導思想

  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語文教材為基本,以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學生具備活潑健康的身心為指導思想。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受到愛國愛家愛學習、學會環保、為人處世、強壯身心和辯證唯物主義等教育,為培養具有民族意識、好學品性和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打下基礎。

  二、學生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73人,男生40人,女生33人。大部分勤奮好學、嚴守校紀校規、熱心班級工作;有少部分學生思維敏捷,實踐操作能力強,有較為樂觀的語文功底和學習潛力;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知識掌握、閱讀、寫作能力差,思維不是太活躍。本學期要繼續加強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在培養優等生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中下生的輔導。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拓展學生思維,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三、教材分析

  1、內容

  共分為八個單元包括有妙趣橫生的兒童生活、細緻入微的慧眼觀察、奇妙斑斕的科技環保、風格各異的自然風光、樸素深刻的美德與愛、啟迪智慧的傳統故事、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高尚真誠的家園情懷。每個單元安排有“積累與運用”,包括溫故知新、語海拾貝、開心一刻或點選成語、綜合性學習或口語交際、細作百花園、自主閱讀園地。

  2、特點

  1選文首先注重貼近兒童的經驗世界,重視兒童的審美體驗。

  2“積累與運用”注重知識的梳理與整合,遷移拓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教材輻射面擴大,涵蓋古今,涉獵全新的知識領域。

  4課後練習的設定上一方面注重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句與好詞佳句;另一方面注重聯絡實際,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思維以及表達能力。

  5重視學生的情感、心理、品格教育,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掌握好教材中出現的196個會寫、會讀的生字,對漢語拼音能進行系統地複習,會查字典,學過的詞語能正確理解、歸類、應用與積累,把握幾種基本句型和句型之間的轉換。

  2、閱讀理解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一定限量的優秀詩文,閱讀文章要有一定的速度,養成有目的帶任務閱讀文章的好習慣;在閱讀中,能利用查工具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句子意思,懂得修辭手法的辨認和應用,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通過閱讀,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注重閱讀能力的遷移和創新意識的形成。

  3、口語交際及實踐能力

  打破只聽不說或只說不聽的僵局,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有表達的慾望,提高學生說話的邏輯性、知識性;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4、作文方面

  學習能在觀察與想象的基礎上,寫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感情真摯的記實、想象文、常用應用文,養成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並較好地掌握修改符號和標點符號的運用。

  五、教學措施

  1、結合教材及學生特點,繼續加強詞句訓練,打實基礎,以小組為學習單位,開展經常性的學習活動或競賽。關注中下生的學習狀況,力求每個學生的進步。

  2、加強朗讀的指導訓練,開展朗讀比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注重課外閱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不定期舉行背書、講故事比賽。

  4、教學過程中,儘可能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和師生互動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細緻觀察、勤於動手動腦,實現知識的吸收與消化、能力的遷移與養成、品行的薰陶與培養。

  5、儘可能帶學生走向生活,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拓展其思維空間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