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貿易順差貿易順差的優勢

  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那麼你對貿易順差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貿易順差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貿易順差的概述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or "trade surplus"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出超 ”。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裡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經濟的增長對外依存度過高。

  貿易順差的解析

  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裡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佔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麼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淨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淨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該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鉅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本國貨幣帶來了更大的貶值壓力。

  貿易順差的優勢

  1、貿易順差促進經濟增長。首先,經常專案貿易順差刺激經濟增長。一是經常專案貿易順差刺激國內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經常專案貿易順差主要源於淨出口的增加,是中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結果,淨出口增加使得國內總需求擴張,國內總需求擴張促進了國民經濟增長。二是淨出口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增長的規模。經常專案貿易順差主要是淨出口增加的結果。淨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貿乘數效應,在外貿乘數的作用下,經 濟增長的規模數倍於淨出口額,大於經常專案貿易順差額。其次,資本專案貿易順差直接推動經濟增長。一是資本專案貿易順差直接增加總需求,推動經濟增長。資本專案貿易順差源於資本淨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增加的結果。資本淨流入增加了國內的總需求中的投資需求,投資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二是外商直接投資的乘數效應擴大了經濟增長的規模。在外商直接投資乘數的作用下,經濟增長的規模數倍於外商直接投資額,大於資本專案貿易順差額。

  2、貿易順差增加了外匯儲備,增強了綜合國力,有利於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和引進外資能力。1994年以來,除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資本專案有逆差外,中國的國際收支一直保持貿易順差。伴隨著貿易順差的增加,外匯儲備也在快速增長,外匯儲備2003年底已超過4010 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一是提升了綜合國力,使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二是表明中國有良好的國際償債能力,在國際市場進行融資時,能夠較為容易地以較低成本取得各類貸款。三是對中國進行直接投資的外商,對其利潤匯回該國有安全感,這些外商願意 更積極注入資本,有利於中國引進外資。

  3、貿易順差有利於經濟總量平衡。經濟總量平衡不僅與儲蓄投資有關,還與外貿有關。當財政有赤字時,在儲蓄完全轉化為投資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增加進口彌補財政赤字,以保持經濟總量供求平衡,那樣,容易出現財政赤字和外貿赤字並存的雙赤字現象。當財政有赤字時, 在儲蓄沒有完全轉化為投資的情況下,需要減少進口或增加出口即增加淨出口來彌補財政赤字,以保證經濟總量供求平衡。中國的現實是儲蓄沒有完全轉化為投資,從1998年以來,連年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赤字逐年遞增,因而貿易順差的增加,特別是淨出口增加部分地彌補了財政赤字。以貿易順差彌補財政赤字,不但有利於國民經濟總量平衡,而且避免了雙赤字現象。

  4、貿易順差加強了中國抗擊經濟全球化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連年的貿易順差使得中國外匯儲備增加,使得中國成為國際上的債權國。因而,中國不僅有足夠的外匯滿足對外經濟貿易的需要,而且增加了中國對外清償能力、保證對外支付,還有利於應對國際金融風險,提高了國家抵抗各種經濟風險的能力。

  5、貿易順差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實施較為寬鬆的巨集觀調控政策。一是貿易順差使得國家有充足的外匯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二是國家有充足的外匯調節國際收支,執行主動的對外經貿政策。三是貿易順差增強了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由於中國各級地方政府都努力地招商引資,因此,中國資本流動性實際上比較大。在資本流動性實際比較高的情況下,貿易順差加強了積極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的效應,促進了國民經濟較快發展。

  貿易順差的弊端

  1、貿易順差弱化了貨幣政策效應,降低了社會資源利用效率。外匯流入隨著貿易順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匯率和外匯結售匯制度下,中央銀行要以人民幣購買外匯,貨幣的投放隨著外匯流入的增多而遞增。隨著大量的人民幣被動地投入到流通領域,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賬戶更加受制於外匯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效應,還導致物價水平上 升。貿易順差與國內居民儲蓄相結合,導致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貿易順差引起的大量外匯儲備高達4000多億美元,同時,國內居民儲蓄高達11萬億人民幣,兩者相加約有14多萬億人民幣。這14多萬億人民幣沒有形成有效投資,是經濟社會中的閒置資金,與這些閒置資金相對應的是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的閒置,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因而,中國出現了經濟增長和失業增加並存的現象。

  2、貿易順差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增加了資金流出。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進行外匯操作總是有風險的,最明顯的是匯率風險。中國實行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每當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中國外匯儲備都隨之貶值,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貿易順差越大,需要到國際金融市場上運營的外匯越多,國家外 匯儲備的成本越高。貿易順差增加了資金流出。在結售匯制度下,由於流入的外國資金都要轉換成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主要是儲備美元、歐元的債券。貿易順差越多,外匯儲備越多,外國債券越多,資金流出也越多。這兩方面形成了內在的矛盾:貿易順差引導外資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國直接投資越多,資金流入越多;貿易順差導致外匯儲備增加,外匯儲備越多,資金流出越多。

  3、貿易順差導致經濟對外依存度過高,民族經濟發展空間狹窄,出口結構難以調整。

  4、貿易順差影響了國內金融業利率市場化程序。

  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貿易順差意味著國內貨幣供給增加,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正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為了防範通貨膨脹對經濟的消極影響,中央銀行不得不維持現行的存款管制利率和 貸款浮動利率,從而推遲了利率市場化的程序。

貿易順差的優勢“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