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文化容納還是拒絕議論文

  摘要: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是歷史再悠久,也是有不足的地方的,所以我們不應該過度拒絕外來文化,每個文化都有長處,我們應該取長補短,這才利於漢字的發展。

  去年那檔很火的漢字聽寫大賽,在讓很多中國人瞠目結舌的同時,也讓人感嘆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

  可是,在這個網路資訊時代,中國那古老的漢字文化也在一點一點的被侵蝕著。許多外語詞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談話中,甚至出現在有些書上面。前一段時間,我也在為餘杭區的漢字聽寫大賽做準備,忙得焦頭爛額。有一天我正在看著那份資料時,我的朋友過來了,她一看:“這些詞真難啊?唉,中文有些時候太煩了,筆畫太多了。像美國,二十六個字母就行了。”我笑看了她一眼:“話雖如此,但是漢字的美麗不就在這裡嗎?”“可是有時候太煩了,不如一些外語來得快。”我突然說不出話來,仔細想想,好像的確是這樣。而且說外來詞彙似乎已經成了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一種“時髦”了。在學校了逛一圈,十有能聽到一些外來詞彙。這對於中國的古老漢字的影響,會很大吧?

  下一節課是歷史課,歷史老師正在說的繪聲繪色,而我卻在想著剛才的問題:外來的文化,是應該容納還是拒接?“……就是因為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政策,所以清朝後期是越來越落後了……”我剛回過神來就聽見了這一句。那時清朝過分驕傲自大,不肯接受外來文化和科技,所以才會落後;而今天,我們就應該理性的容納和吸收外來文化,使漢字更加簡便和多彩。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是歷史再悠久,也是有不足的地方的,所以我們不應該過度拒絕外來文化,每個文化都有長處,我們應該取長補短,這才利於漢字的發展。有些人可能又要擔心了:如果長期吸收外來文化,中國的漢字不是會消失殆盡了嗎?我卻覺得不用擔心,漢字之所以沒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被淘汰,是因為它有精髓,所以適當吸收外來文化,只會讓漢字更美麗。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眼中的漢字是美麗的,所以我願把它比喻成月亮;外來語言是繁多的,所以我願把它們比喻成星星。

  眾星拱月的夜晚才是最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