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前三分鐘演講題材
怎麼樣的演講才不會像國旗下的校長講話吶?當然是短小又精悍的即興演講啦。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青春總是承載了太多的傷痛,但這些傷痛都是冰做的,最終都融化在那熾誠的愛中。
陰霾的天空下,我獨自奔跑著,頭髮凌亂,兩隻腳丫子也腫起來了。我死死地捂住那半邊紅起來的臉,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跑,使勁跑,跑到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路旁行人的打量讓我覺得難堪,不要看,為什看?我的心抽縮的疼痛著。
凜冽的寒風無情的吹颳著,窗戶被刮的呼呼作響,窗外的落葉也飄落了一地。天,變陰沉了。父親像木頭似的站在窗前,拳頭緊緊的攥著,似乎血肉都被他狠狠掐住了。母親看著這情景,無奈地嘆氣,走向父親,極有耐心地把父親的手指頭一根一根扳開,把大傘放在父親手上,焦急的說:“這孩子怕打雷呢。”父親的眉頭鬆動了一下,帶著傘向門外奔去了。
烏雲成群成群地叫囂著,一中年男子拿著把大傘瘋狂地叫著,跑著。胸腔也因這而劇烈地抖動著,猩紅的雙眼緊緊盯住身邊每一個角落,絲毫不在意行人奇怪的目光。或許他早已忘了一切,只記得那個不知跑到哪兒舔傷口的女兒吧。
突然,天下起瓢潑大雨,豆大的雨滴,冰冷的,堅硬的,往我身上砸。真狼狽,我自嘲著。仰起頭,45度仰望天空,眼淚就不會掉下來,記得有人曾這樣說過。可是,現在我就算低著頭,也不會有人看見我的眼淚,因為這場大雨會隱沒我的眼淚,保護我的脆弱不被公之於眾。我就這樣站在大雨中,洗刷傷痛。不期然的,我看見一雙焦急的眼眸。心下一顫,向前跑去,父親在背後追著我。一場大雨中,兩個追逐的人兒只顧向前跑著,一個只想逃離,一個只想追逐。我大聲地哭泣,似乎年少的我,要把這青春的傷痛放大無數倍來裹滿自己。過了許久,我慢慢地停了下來,“不要過來”絕情的話語傳入了父親的耳裡,父親的腳步頓了頓,停了下來。我走一步,父親就走一步,似乎這50米的距離不會被打破。父親沒有打傘、父親的目光停留在我身上、父親的鞋已經被汙泥侵略了、父親夾雜著白髮的頭髮全溼了、父親很狼狽。這些我都知道,我的心裡竟然有種報復的快感。可我不知道的是一向堅強如斯的父親,落淚了。可我註定不會看到,因為這場雨。我回過頭看他,恍然覺得他似乎蒼老了許多。他那飽含寵溺,心疼和焦急的眸子竟讓我無所遁形,之前那報復的快感瞬間逝去,取而代之的是那如針尖般的疼痛心酸。此時此刻,我不知所措了。父親嘆息了一聲,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父親慢慢的向我走來,一步,再一步……我該後退一步嗎?不知為什麼,我的腳似乎失去知覺了,動不了,是心不允許嗎?父親走到我面前,上前擁我入懷,嘶啞著說:“孩子,對不起。“聽完父親的話,我的心轟然塌陷,緊緊地抱住了父親,任淚水流淌,因為這是釋懷的,喜悅的淚水。
雨漸漸地停了,一中年男子揹著他的女兒穿行在這條街上,那遠去的背影竟如此和諧。天氣如此寒冷,可他們的心卻如此溫暖。女兒緊緊摟住父親的脖子,甜甜的笑了……
篇二
翻開《論語》,通篇的名言警句讓人回味無窮。“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使人懂得了一去不復返的時間的珍貴;“小不忍則亂大謀”,讓人學會了欲圖大業,必先忍耐;“生命至重,貴於千金”,令人明白了生命無價……一本《論語》包含了通俗卻又深邃的哲理,是留給後人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儒家的“根”。它包括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部分,而著重論述強調了倫理和教育。思想深刻,內容豐富,雅俗共賞。
談起《論語》,我們自然會想到儒家的始祖——孔老夫子。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雖然據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一捧起《論語》,他那慈祥而嚴肅的面孔,花白的鬢髮,縷著長長的鬍鬚沉思的神態就浮現在我們眼前。他少年時代貧賤而好學的精神感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他孜孜不倦地引導人們走進浩瀚無垠的知識海洋。他的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性近習遠的教育理論,對中國的封建社會有著積極的影響。孔子的思想境界高入雲端,明如皓月,淨如白雪。
我由於尚未成人,生活閱歷和知識淺薄,對《論語》的一些內涵似懂非懂,但我仍對《論語》愛不釋手,在夜晚,在月光下,在書桌前,我常常聚精會神地翻閱著書中的精彩語錄,如飢似渴地吮吸著著作中的精髓。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些字裡行間中表達的好學不倦,親愛友人,修身善養的意義,這些看似淺顯,實則深刻的至理名言,餘音繞粱,代代相傳。
宋代學者趙普曾經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不僅對華夏這個泱泱大國的文化和傳統有著巨大的貢獻和影響,也對整個中華民族文明的推進起著重大的作用。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一直到清末,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深達治國安邦,淺涉為人處世,《論語》無處不在,《論語》惠及四海。
《論語》不愧為“聖人之言,行身之則”。
自然,由於歷史的侷限,,《論語》中也不可避免地有其糟粕和消極的一面。人終究是人,誰能要求人即使是聖人成為超凡脫俗、至善至美的神呢?更何況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人呢!
環顧當今社會,經濟科技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日新月異。而在這同時,人們也越來越向“錢”。“聖人之言”拋擲腦後,“有錢能使鬼推磨”日趨盛行;“行身之則”少人顧及,“及時行樂”被津津樂道。一部分人浮躁,迷茫,自私,冷漠,懶於讀書,得過且過,生活無目的,無追求。
放眼看去,在茫茫人海中,如今還有幾多人在誦讀《論語》呢?在到處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的紅塵中,還有幾多“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情操呢?兩千多年過去了,還是那輪明月高懸,還是那波浪花翻滾,還是那盞燈火閃爍,但有多少人在萬籟俱寂的夜晚,徜徉在《論語》間?
篇三
木門·思維
沉重而粗糙的木門顯然不如旋轉門的光鮮亮麗與靈活自如,嘰嘰扭扭的聲音有些令人聒噪。但它原始的外形卻被那些追求自然的現代人所青睞。厚重、踏實不再是它的表象。木門已經被人們推崇為一種清新的時尚風。人們看中了它的質量與質感,因而這最簡陋的原始木材也成了闊氣人家奢華並值得炫耀的一角。當簡約已成為時尚,木門也就在門的家族裡有了一席之地。
雜亂的思維猶如一團亂麻,在大腦的抽象空間裡凌亂不堪,並且隨來即逝。黑暗的空間裡看不到一點光亮,一縷縷的靈感無規律地盤旋在這個奇妙的不規則空間裡,形成了一個匯聚點、線、面的抽象圖案,一時間竟找不到源頭。然簡單的思維框架似乎更受歡迎。即使再好再多的靈感頭緒也不及一根思維單線,縱然綿長但卻清晰。
鐵門·行走
看似堅固的鐵門被人們深深所喜愛,沉重是它的特色,堅固是它的信念,深沉是他的執著,從它以鐵礦石的身份被開採出來的那一瞬間起,到最終水深火熱鑄成鐵門。它始終以鎮定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每一個坎坷,以冰冷的面貌去面對每一個挫折。但過多的沉悶終究給人的印象是滯後不前。千年來,當冰冷已凝固,鐵門就愚鈍,被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淡化。
包袱是如此沉重,拖著緩慢的步伐向遠方走去——路還有很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假若不卸掉包袱,輕裝上陣,則何來走盡之說,光明之談。在這條遙遠而漫長的路上,穩重怕不再是唯一的走法。過於的穩重到頭來只是漸漸愚鈍,再也追不上時代的潮流,甩掉包袱,邁開步伐,或許前方柳暗花明。
玻璃門·交際
通透、透光性好是人們喜歡它的原因之一。它逐漸成為時尚的主流。無論是推拉還是旋轉,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隨處可見。人們羨慕他那通靈的採光性,希望心靈也如此安寧,縱然已全部沾滿了世俗的汙垢,但也能掃出一片如玻璃門般的淨土。太陽光下,當一縷陽光射過看似無色的玻璃門時,反射出的是不止一種顏色的七彩光,五彩繽紛,耀眼奪目。這時,奢華的霓虹炫彩也不及這淺淺的一射。
交際在這個車水馬龍的城市已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能力,而是一種在這個社會必須具有的生存技能。看人看物,若只像是看玻璃門般地一眼望去,毫無起色則透明到不能再透明,平淡到不能再平淡。那麼玻璃門一旦受到陽光的照射,已將追悔莫及,只因你失去了一個結識賢才的機會。凡與人交際,只看表象,則燕雀成不了鴻鵠。若能望穿秋水,則你的人脈網將四通發達。
物如此,人亦然。學學門的精神,不要總是固守,開啟你心中的那扇門,或許成功就在門後。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