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教師傅自我評價

  作為一名帶教師傅,對自己帶教的自我評價是通過自己的工作表現來寫的。下面是小編帶來的範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篇一

  轉眼間,一學年過去了,通過這整整一年手把手的帶教,我覺得在帶教的過程中不僅作為徒弟的劉老師取得了不小的進步,連我這個師傅也獲得了很大的收穫。與其說是帶教不如說是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過程。下面我將對帶教工作進行總結:

  一、 以看為先,瞭解彼此

  職初期的劉教師面臨著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從聽課者到授課者的轉變

  。工作中不僅要面對幾十個個性不同的孩子,還要與形形色色的家長打交道,加之新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會使新教師不知所措,甚至面對繁雜的工作有些茫然,毫無頭緒。工作中,有太多的問題要問,有太多的技能要學。此時,看﹑帶著問題看是最好的方式。

  學期初,我用了將近兩個星期的時間一直帶上午班,讓劉老師專心地看我怎樣實施半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看我在帶半日活動中的各種教育行為,看我怎樣與家長溝通,凡是和我有關的,都必須看。隨後,每天利用半小時進行反饋、交流。在劉老師的反饋中,我發現她的關注點也在悄悄地變化著。從一開始關注時間的把控,嚴格按照作息制度執行;其次到關注每個環節的有序開展;最後到關注集體性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就這樣,連續兩週後,劉老師對每天帶班中應有的環節有了較深的印象,對幼兒的行為有了新的意識,以便自己去實踐。

  然而,看是雙向的,在劉老師看我的同時,我也每天在觀察、瞭解劉老師。剛從學校畢業的她充滿青春活力,如同未經雕琢的美玉,其自身價值有待開發。而在開發之前,需要進行仔細地觀察,以便了解劉老師本人的性格特徵、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現狀、技能技巧把握的程度等等,只有在深入瞭解以後,才能有的放矢的對其進行帶教。

  每天的下午班相對上午班來說活動少,時間短,但由於生活環節較多,其中有午睡、點心和離園整理活動,更能看出教師的耐心和責任心。於是,就像她看我兩星期一樣我也足足看了她兩個星期。看她與孩子之間的交流,看她的耐心程度,看她的隨機應變等等。通過看,發現劉老師是一位聰明的老師,她能將我上午班中的一些教育行為複製運用到她的帶班中。比如:每天來園後的遊戲分享交流環節我總會三言兩語地把孩子們早上來園的表現表揚一下,尤其對特殊幼兒進行鼓勵。那麼她呢,在每天的離園前,都會把今天一天的活動和孩子們進行簡單的回憶,尤其是對有哭鬧情緒的幼兒進行個別交流,鼓勵孩子明天要有進步。

  二、 以帶為主,邊做邊講

  在劉老師和我彼此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就過渡到了以帶為主的階段。初

  出茅廬的劉老師,迫切需要有實踐經驗的我在前面帶著走,才可以找到成長的捷徑。此時,我將帶的重心放在教師的觀察與指導方面,特別是在集體性教學活動中。

  按照帶教計劃每週二是徒弟全程觀摩師傅的半日活動,那麼對於劉老師來說能否在看的時候看懂我的設計思路、意圖?所以,我會在執教的前一天,把我為什麼要這麼設計,理論依據是什麼告訴她,把活動中的重難點與她進行分析,讓她好在看的時候引起重視,聯想到教育行為背後的教育理念。另外,對於需要2教時完成的學習活動,我會採用第一教時我執教,劉老師聽課,第二教時反之,長期以往,兩人的配合默契度也提升不少。同時,我們還採用現學現教的帶教模式。這對同一階段的帶教是很有效的,一切從模仿開始。比如,今天看了師傅的教學活動,發現有好的效果,明天就自己小試牛刀,雖然是現學現教,但也慢慢摸索出了課堂組織的一般規律。

  在我帶教之餘,還要求她積極參與園級帶教、年級組帶教。對於園內的政治學習、業務學習更是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是將理論轉換成實踐、實踐轉換成理論的陣地。學習中,我要求她除了認真記錄,還要踴躍發言。年級組的教研內容來源與平時又高於平時,我要求她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就這樣她一次次地進行實踐,每當遇到教學難題時劉老師會主動邀請我多看兩次她的活動,並及時反思活動中的亮點與不足。在反思行為中、在交流溝通中,我們倆一次次地產生分歧,又一次次地化解了難點。由於她的虛心好問、勇於實踐,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三、 以放為後,勇敢實踐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要保留和發揚新教師身上的這種敢想敢做,勇於創新的精神,就必須在扶持了一段時間後,儘可能地放手讓她去實踐自己的教學理想,而我要做的,就是為新教師創造空間,搭建舞臺,鼓勵她盡情展示自我風采。

  上師大美術專業畢業的她,在教學中,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長為幼兒創設優美的教學環境、精緻的教學教具。但在美觀之外,如何使環境為教育服務,創設有價值的環境?首先,我們通過觀看其他班級的環境,從中分析設計思路;其次,共同探討我班環境創設的不足與改進之處;最後,每當我們有機會外出觀摩活動,我們都會採集其他園所的環境,一同分析。每次環境佈置了,我不是告訴應該怎麼做,而是問她想怎麼做,充分發揮了她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這一學年的學習,我覺得在環境創設方面,劉老師已經能將自己的想法與教育結合起來,而非起初的只求漂亮了。

  家長工作是每一個新教師都會覺得比較困難的內容,他們在與家長交流中常常會不知道如何溝通、不知道說些什麼。於是我把自己的經驗一一傳授給她,有成功的案例,當然也有失敗的,幫助她建立信心。一開始時,要求她堅持按階段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哪怕是點滴進步,漸漸地與家長熟悉後,她會變被動為主動地與家長們交談。我班幼兒的父母大部分都是雙職工,平時接送孩子的都是祖輩,那麼怎樣與孩子的父母經常溝通,做到家園一致呢?於是,我給她提出了新問題,讓她思考一下有什麼好的辦法?沒過兩天她通過調查發現這些父母們幾乎都能上網,由此可見利用班級網頁正是向家長宣傳幼兒園保教任務和科學育兒知識、讓家長多方面的瞭解幼兒在園的學習和生活、配合幼兒園一起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的另一途徑。接著,她憑藉著80後的敏銳度,站在家長的角度,及時地把他們想知道的事件傳送到網上,最終獲得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總之,這一年中,我嚴格按照帶教計劃,執行著。雖然非常忙碌,但看到了新教師的成長,看到了家長們的笑容,我覺得特別的開心。此次的帶教工作是我的第一次,之間一定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我也深深感覺到要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意義。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充實自己。

  篇二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以往說到這兩個短語

  的時候,頗有點少年“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但今天,此時此刻,當我以學徒十年的身份在這裡發言,我才恍然大悟,在我做徒弟不亦樂乎之時,卻與結局不期而遇。

  在這十年裡,在蔣天榮師傅的指引下,讓我

  不僅在教育教學的方法上,而且在師德修養、為人處事等方面都受益匪淺。十年來,在師傅的幫助下,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所以我最先想表達的是對我帶教師傅的感謝,謝謝蔣老師一直在指導幫助我。回想十年的點點滴滴,心潮澎湃,思緒起伏。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十年的心得感受:

  一.師徒互聽,徒弟受益

  教學帶教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師傅、徒弟互相聽課。聽師傅的課,是我最樂意做的事情。因為我可以直觀地瞭解到上課的流程,聽師傅課讓我能學到很多東西。聽課能幫助我從巨集觀的角度控制整個教學過程。包括教學進度、知識的重難點突破、例題的精選精練、課堂容量以及節奏的輕重緩急等等。同時也能幫助我瞭解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設計。總之,聽課為我的備課與教學起到了導航的作用。

  我喜歡聽師傅上課,因為能直接學到很多東

  西。但師傅聽我的課,說實話,我一開始不是很適應,也很是緊張了一陣子。但他們在聽完課後,總是肯定優點指出缺點,並且提供意見和建議以供完善課堂教學。我也漸漸明白師徒互聽的精髓所在:學習吸收展示後,再改善學習吸收。

  二.一起備課,有商有量

  生特點,課前確定教學目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制定詳細的教案。這種轉變,得益於師傅的現場指導。當我遇到不會處理的地方就馬上向師傅請教,並跟隨聽課,從而把握中心,搞好課堂教學。師傅由於經驗豐富,對學生有一定了解,多半能“未教先知”,幫助我解決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在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上為我指點迷津。我在上課前都爭取吃透每一節課的內容,做到不帶教案授課。我上公開課時候,師傅更是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值得一提的是,他並不是一手包辦,總是放開手讓我先幹起來。等我設計好教學流程後,讓我先試講。好的地方保留,設計不理想的部分,提出意見。師傅常常鼓勵、指導我參加展示活動,讓我得到更多的鍛鍊和提高。每一次在我付出的同時,都有師傅的協助。他切實做到“課前指點、課堂指導、課後評價”,指出教學中的不足和改進方法,促進徒弟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年輕教師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除了課前認真備課,課上隨機應變之外,課後還得有深刻反思。正是基於此,師傅總是鼓勵多寫課後反思。因為反思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它可以使教育教學有很大的收穫,可以讓我在教育教學中進步的更快。並能及時抓住有用的反饋資訊,對自身的教育教學方法做出改進。

  蔣老師經常建議我多看一些專業書籍,讓我領悟課改的精神,在不斷獲得實踐經驗的同時,豐富理論知識。還常聽我的家常課,課後給我很多意見,涉及到教態、語言組織、課堂分析、學生反應等多個方面,給了我前進的動力。師傅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理論讓我受益匪淺,然而他們那份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更讓我感動。

  最後,要感謝學校領導,感謝你們給我建立了師徒結對的平臺,更要感謝時刻為我指點迷津的師傅,因為是你給我指明瞭前進方向,我會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繼續地探索,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下一頁更多精彩“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