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的重要性作文

  口才有多重要,口才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口才好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口才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口才作文篇一:口才——成功的人生

  銀行家葛德菲邁爾,是一位沉沒寡言的人。遇到自己認為不合理的事只會在家中生悶氣。學會了有效的講話術以後,因一次演講成功,成了鎮內4萬多選民的偶像,被推選為鎮上唯一的參議員,使他在6個星期中得到的朋友,比他25年中所得到的多了80倍,而他作為鎮民代表得到的報酬,是他一年收入的10倍。

  曾擔任美國“國家現金註冊公司”理事會會長,兼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席的艾林先生說:“不少人是籍著講壇上會議桌上傑出的演講而受到器重的。若干年前,有位青年,當時是堪薩斯州一個小銀行的主觀,在做了一場非常非常引人注目的演講之後,很快就榮任國家現金註冊公司的副總裁總裁,長官整個事業的擴充套件。這個人是誰?這個人就是我。”相反,因不善演講在一長競選辯論中大失水準,因而未能獲得總統寶座的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則感慨萬分地說:“我願意付出太陽底下最昂貴的代價去購買‘口才’!”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理論家崇論巨集議,情動四海;軍事家理薄中天,言之鑿鑿;外交家侃侃而談,毋庸置喙;企業家笑談經營,桌上取勝。位置越高的人越懂得口才是成功的關鍵,領袖任務都有接觸的口才,由此可見,口才是智慧,是知識,是才幹,是力量,是財富。有一本書名叫“好口才,好前程”,又有一本書名叫“回說話,得天下”,說的都是口才能創造人生奇蹟。要想有效地與任交往,受人尊敬,得人擁護,使自己事業有成,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就必須學習和訓練口才,掌握好這門說話的藝術。

  口才作文篇二:我的口才

  過去,我一直很苦惱自己口才的欠缺。每到正式演講的時候,我不僅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時常還會說出令人費解的蠢話來。

  我很是努力地尋找過改善我口才的方法,比如說,多和朋友聊天,多讀書增加知識等等。然而,不久後我發現,那些方法並不適於我。一方面由於我天性害羞,性格又怯弱,很難突破心理束縛。另一方面,是因為那時候我並未意識到良好的口才將來於我會有多大裨益。甚至我曾經一度固執地認為“內才”要比“口才”重要的多。這就使得我的口才多年來一直沒有得到提高。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是將我天生的性格的缺陷歸結為我口才不佳的根本原因。並且我又認為我的那種偏頗的認識也是我性格原因造成的後果。我於是又努力改變我的性格,以至於多年以後,我發現我的人格已經面目全非,感覺一度失去了自己。直到今天,我還常常為此懊惱不已。

  前幾日,我在一次重要的演講上說了蠢話,遭到了眾人的批判,心情十分沮喪,便向我關係密切的一個女友訴了苦。她出於禮貌安慰了我一番,然後半開玩笑半正經地對我說:“假如你平時少說些風流不雅的俏皮話,上臺演講也就不會因講正經話而萌生羞愧之心了!”當時,我的心裡是很震驚的。我原本只想博得她的一些同情於理解。她的口才也並不出眾,我並不指望她能夠幫助我做一些於我口才有利的事情。然而,她的一番話解開了我多年以來的困惑。直到今天,在我內心深處引起的觸動是十分巨大的。過去,我的靈魂是十分純潔高尚的。並且我的內心和行為都是一致的。然而,我為了改變自己在社交場上被動尷尬的地位,我的品質與行為就得不到統一了。儘管如此,我的本性並沒受到多少毒害,相反,在一些醜陋的事實裡,反而顯得愈加高尚珍貴。我的性格原本與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就格格不入,為了適應社會,不至於今後被人排擠,我竭力剋制住自己厭惡的情緒,甚至表面上掩飾的極其完美。值得注意的是,我已經變得很虛偽了。時間一久,我甚至也很難再區分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自己。我的女友的這番話,倒是給了我當頭一棒,讓我從本質上了解了我口才欠缺的真正原因。

  我深信自己一定是由於迷失了自我,才喪失了表現自己的勇氣。今後,我一旦找回了自我,口才的提高也就是必然的了。

  口才作文篇三:口才與口德

  禰衡是三國時期的名士,他的記憶力特別好,“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瞥聞,不忘於心”。尤其是出色的口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經孔融推薦,他被曹操召見。施了禮,曹操卻不賜座。禰衡便不高興了,故意仰天長嘆:“天地雖大,卻沒什麼能人!”曹操問:“我的手下都是當今的英雄,怎能說沒人?”禰衡哈哈大笑,當眾賣弄口才,將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將一個個貶得一文不值。曹操這時正在招攬人才,雖然心中不舒服,但也沒跟他計較,還封了他一個鼓吏的小官,打發他走了。

  禰衡並不滿意,他認為自己有如此才華,不甘心做一個鼓吏。因此,決定伺機報復。

  過了幾天,曹操在廳堂大宴賓客,命令鼓吏擊鼓助興。禰衡穿著一身舊衣服進來,出於禮貌,將士叫他更衣,禰衡竟當著所有客人的面,把衣服脫下來,全身赤裸,讓來客十分尷尬。曹操斥他無恥,他又開始賣弄起來:“我暴露的是清白的身體,有何羞恥?”曹操問他:“你標榜清白,那誰是汙濁的?”禰衡隨即擊鼓罵道:“你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

  這一番羞辱,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會受不了,更何況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老實說,此時的曹操已經動了殺機。但因為顧忌禰衡的名氣,不願意背上“容不得人才”的壞名聲,便使了一個計謀將他送給劉表。

  後來,禰衡被輾轉送給江夏小軍閥黃祖。剛開始,禰衡的文采和才華深得黃祖賞識,可是,禰衡仍然改不了“嘴臭”的毛病,越發侍寵而驕。有一次,黃祖在戰船上設宴,喝到高興處,他問禰衡:“我在你心目中如何?”禰衡嗤之以鼻:“你就像廟中的神,雖然受到祭祀,但是並不靈驗!”黃祖可沒有曹操那麼深的城府,他勃然大怒,下令將禰衡斬首。禰衡死時才26歲,很多人都為他惋惜。

  禰衡的口才好是不容置疑的,但他卻不分場合、不分物件地賣弄,不給對方一點面子。中國人的哲學是做事、說話要留有餘地,即使自己有理,還“得饒人處且饒人”呢!像禰衡這樣一介書生,生活在那個殺人如兒戲的年代,不僅不懂得積點“口德”,反而是出言不遜,狂妄無禮,所以他的死是註定了的。因此,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有“口才”還要有“口德”,才能見容於人,走得更遠。如果把特長作為賣弄甚至炫耀的資本,離倒黴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