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勵志名言名句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精選

  1. 抱刺於懷,三年滅字;側身以望,四海無家。——蒲松齡《聊齋志異》

  2. 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舉世一轍。——蒲松齡《聊齋志異》

  3. 焚琴煮鶴從來有,惜玉憐香幾個知。——馮夢龍《醒世恆言》

  4. 彤雲久絕飛瓊字,人在誰邊。——納蘭容若《納蘭詞》

  5. 何謂君子?何謂小人?德大於才便是君子,才大於德便是小人。——司馬光《資治通鑑》

  6. 當厄之施,甘為時雨。傷心之語,毒於陰冰。——金纓《格言聯壁》

  7. 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馮夢龍《警世通言》

  8.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呂不韋《呂氏春秋》

  9. 仁者愛萬物,而智者備禍於未形,不仁不智,何以為國?——司馬遷《史記》

  10.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子思《中庸》

  11. 以權利合者,權力盡而交疏。——司馬遷《史記》

  12.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納蘭容若《納蘭詞》

  13.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司馬遷《史記》

  14.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蒲松齡《聊齋志異》

  15.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子思《中庸》

  經典

  1. 世情宜假不宜真,信假疑真害正人。若是世人能辨假,真人不用訴明神。——馮夢龍《警世通言》

  2. 唯天下至誠,方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子思《中庸》

  3.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司馬遷《史記》

  4. 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納蘭容若《納蘭詞》

  5. 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呂不韋《呂氏春秋》

  6.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納蘭容若《納蘭詞》

  7.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曾子《大學》

  8. 春花秋月足風流,不分紅顏易白頭。試把人心比松柏,幾人能為歲寒留?——馮夢龍《警世通言》

  9.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司馬光《資治通鑑》

  10. 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司馬光《資治通鑑》

  11. 青雲有路,翻為苦楚之人;白骨無墳,變作失鄉之鬼。——馮夢龍《警世通言》

  12. 恩深似海恩無底,義重如山義更高。——馮夢龍《警世通言》

  13.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實學者,必不誇學。——金纓《格言聯壁》

  14.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子思《中庸》

  15. 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司馬光《資治通鑑》

  推薦

  1.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不韋《呂氏春秋》

  2. 日者列傳:得不為喜,去不為恨。——司馬遷《史記》

  3.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子思《中庸》

  4. 三杯竹葉穿心過,兩朵桃花臉上來。——馮夢龍《警世通言》

  5. 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但恐誠心未至。天下無不可為之事,只怕立志不堅。——金纓《格言聯壁》

  6.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賈誼《楚辭》

  7. 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聊齋志異》

  8. 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納蘭容若《納蘭詞》

  9. 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脩。——司馬光《資治通鑑》

  10. 故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司馬遷《史記》

  11.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賈誼《楚辭》

  12.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納蘭容若《納蘭詞》

  13. 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賈誼《楚辭》

  14.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窮其理也。——曾子《大學》

  15. 世人大多眼孔淺顯,只見皮相,未見骨相。——馮夢龍《醒世恆言》

  16. 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攝政,而不敢終留也。——蒲松齡《聊齋志異》

  17. 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馮夢龍《警世通言》

  18. 人無喜事精神減,運到窮時落寞多。——馮夢龍《警世通言》

  19. 人情鬼域,所在皆然。南北衝衢,其害尤烈。——蒲松齡《聊齋志異》

  20.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納蘭容若《納蘭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