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春勵志的真實故事

  有很多都是很震撼人心的,值得一讀,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果真盡力挽回了嗎

  作者:張鷹

  日本郵政保險有限公司是全球十大人壽保險公司之一,大友吉田是這家公司的一名銷售經理,他是2012年全公司的壽險銷售冠軍。

  2013年7月初,韓國三星集團盛情邀請大友吉田前去韓國進行演講。大友吉田對於首次出國演講極為重視,做了精心的準備。不料,7月20日早晨,大友吉田在辦理登機手續時被攔了下來——他竟然沒有辦理簽證!

  原來,在此前,大友吉田出國旅行,相關手續一律由旅行公司包辦,自己從未操過心,也正因如此,他的腦海中根本沒有形成出國辦簽證的觀念。

  大友吉田急忙打電話諮詢旅行公司辦理簽證所需的時間,旅行公司的人告訴他由他們代辦至少需要4天。不過,還有個辦法可以節約很多時間,那就是直接向韓國駐日本總領事館的總領事提出申請。可即便如此,也至少需要兩天。而在韓國的演講定於當天下午,等簽證辦下來,演講時間早過了。

  大友吉田很清楚,如果不能儘快把簽證辦下來,他將失信於人。該如何是好呢?大友吉田頓時慌了神,不過他隨即意識到著急於事無補,只會讓自己更加被動,於是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大友吉田想:不到最後一刻就不要輕易放棄。

  大友吉田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急匆匆來到韓國駐日本總領事館。到了快上班的時間,身旁的人告訴大友吉田總領事到了。大友吉田不顧一切地衝到總領事面前,大聲請求說:“我需要儘快辦理簽證,您能聽我解釋下嗎?”幾個高大威猛的安保人員立即衝上去,把身材矮小的大友吉田團團圍住。大友吉田並沒有被眼前的陣勢嚇倒,他仍舊不顧一切地朝總領事高喊:“請您聽我說!”沒想到慈眉善目的總領事先生同意了他的請求,讓他到辦公室說明情況。

  大友吉田先是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並就自己的馬虎做了誠懇的反思,表示今後一定吸取教訓,接著竭盡全力表達了自己的急切之情:“我是受貴國的三星集團邀請前去演講的,這是我的邀請函和行程表,請您過目。如果因為我的一時大意而使演講泡湯的話,將會讓我在業內的信譽嚴重受損,更重要的是,這會讓貴國人民認為日本人是不講信用的,從而影響到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總領事館被大友吉田的誠意感動,採取特事特辦,只花了10分鐘就將他的簽證辦好。

  返回機場後,儘管大友吉田原先要乘坐的飛機已經起飛,但是他改乘了另一班最快起飛的航班,提前10分鐘抵達演講現場。大友吉田不但按照原計劃進行了演講,還將自己驚心動魄的辦理簽證的經歷與觀眾進行了分享。現場觀眾為大友吉田的傳奇經歷鼓掌喝彩。

  當我們陷入絕境時,我們總以為大勢已去,事情已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其實未必。這個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果真盡最大努力去挽回了嗎?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不要輕易放棄。努力去爭取,說不定就會峰迴路轉。

  :把“便宜”扔出去

  作者:李景香

  中國某家圓珠筆廠為擴大業務,決定在非洲安哥拉設立分廠。通過考察,他們發現當地人愛讀愛寫,“筆墨紙硯”的需求量很大,而其他筆廠規模不大,市場佔有率並不高。為此,老闆精神大振,很快設計出第一批圓珠筆。

  這批圓珠筆既漂亮又便宜,老闆以為銷量應該沒問題。可上市幾個月,購買圓珠筆的人少之又少。這是什麼原因呢?通過長期調研,老闆發現當地人非常喜歡跳舞唱歌,他有了個想法:何不設計一種會唱歌的圓珠筆呢?在筆身上加個音樂晶片就可以了,類似於生日禮物的音樂盒。

  會唱歌的圓珠筆投入市場,大受歡迎。筆廠的業務越做越大,國內很多工人被調到安哥拉當送貨員。這些送貨員工資不低,有的人心甘情願在這裡連續幹幾年都不回國探親。有一個新人叫郭玉前,進廠才半年,就被提拔為部門經理,人們以為他是老闆的親戚,後來一查,這人根本沒什麼關係。大家便說老闆不公平,很多“老資格”送貨員都沒這待遇,為何一個新人能平步青雲?

  郭玉前說,他的成功在於,讓更多的非洲朋友擁有一支會唱歌的圓珠筆。按規定,一個送貨員每送20支圓珠筆就可以多得1支,用來調換可能出現的次品,一個送貨員一天通常能送50只圓珠筆,他會額外得到2到3支圓珠筆,如果圓珠筆沒有一件次品,那多出的圓珠筆就歸送貨員。

  一般來說,送貨員都會把多出來的圓珠筆寄給自己的孩子,或是以低價賣掉。唯獨郭玉前是把剩下的筆免費送給非洲朋友。他一個月能送出近百支圓珠筆,免費得到了筆的人除了說聲感謝,還為他拉來更多的客戶。送的筆越多,郭玉前的業務就越多,而且是呈幾何級增長。

  本來自己可以得到那些多餘的圓珠筆,可是郭玉前卻把“便宜”給扔了出去。但是,便宜是種子,你扔出去的越多,收穫也就越多。

  :玩泥人

  儘管我少兒時代的物質生活是貧瘠的,但精神生活卻是幸福的。那種無憂無慮的快樂歲月,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裡,時時縈迴到我的夢境裡。揮一揮手,揮不去少兒遠去的背影;甩甩頭,甩不掉少兒遠去的記憶。

  記得60年代,我們這些50後的少兒,放學後能靜靜地聽小喇叭廣播,細細地看小小連環畫。我們沒有升學的壓力,沒有這麼多大考、小考的折騰,我們有的是開闊的天空、純真的夥伴和永遠也數不清的玩樂:冬天我們堆雪人、玩跳繩、打陀螺;春天我們玩花草、玩柳笛、放風箏;夏天我們玩彈弓、玩泥人、打水仗;秋天我們玩風車、玩毽子、滾鐵環……

  如今的少兒,除了學習負擔比我們那時候要重以外,吃喝玩樂等物質生活則樣樣新奇,尤其是少兒玩具的品種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貴,功能也是越來越強,劃分也是越來越細了。怪不得,有的家長抱怨說,自己小的時候一盒積木、一個布娃娃似乎就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可現在的孩子玩具玩得越多反而越不能滿足了。相去甚遠,我們小的時候,擁有一盒積木、一個布娃娃的小夥伴也是鳳毛麟角的。

  有一年暑假,天氣很炎熱,我們這群小夥伴閒著沒事幹,就隔三差五地跑到北山挖紅膠泥。這種膠泥粘性特好,黃中泛紅,色調自然,宛如血色,非同一般,捏出來的小人、汽車、火車等物件不僅體態生動,而且晒乾後經久耐用。

  挖紅膠泥的過程充滿情趣。紅膠泥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一般都在有泉水的半山坡。只要我們去挖,想挖多少就有多少。但是得注意一點,就是挖得時候要把最紅的、最有水分的紅膠泥挖上。邊挖,還要把挖好的紅膠泥用桐油紙捂起來。因為不把紅膠泥捂到桐油紙的話,那它見了陽光,會被陽光晒得僵硬起來。為了挖到上好的紅膠泥,我們都要相互拉拽,一些人用小鐵鏟不停地挖,另一些人則用布口袋接上。每次挖紅膠泥時,大家都爭先恐後,樂此不疲。等紅膠泥挖得差不多了,我們一個個也變成了小泥人,從頭到腳滿是泥巴。好在大人們忙於生計,也無暇顧及我們,等發現我們髒惺惺時,挖泥的戰鬥已結束。

  加工“泥產品”的過程充滿智趣。紅膠泥運回後,我們開始準備木棒、玻璃片、小鈕釦等輔料,然後找一處有水泥面的地方開始了製作。霎時,嘰嘰喳喳的吵鬧聲夾雜著膠泥“啪啪”的摔打聲,響徹雲霄。要知道,紅膠泥加工環節很重要,處理不好,捏造的玩具就會出現裂紋。只有經過反覆摔打、揉搓的膠泥才更有柔韌性,“泥產品”表面才有良好的光澤。不大功夫,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泥產品”開始下線了:有展翅飛翔的鴿子;有形象逼真的火車、汽車;有穿上軍裝的解放軍和凶暴的日本鬼子;有刀槍劍戟;有雞鴨豬羊;有房子、桌椅等等,可謂千姿百態,應有盡有。有個藝術天賦很高的小夥伴,捏出的各種泥人栩栩如生,臉面有鼻子有眼,四肢形體比例相稱。總之,為了使自己製造出的“泥產品”脫穎而出,大家個個苦思冥想,人人使出了渾身解數。每次加工完成的“精美藝術品”,我們均小心翼翼擺在自家的窗臺上涼晒。等過些天,將這些結實的“泥產品”彙集在一起,於是,一場泥人的戰爭大戲,就繪聲繪色地開始演繹……

  兒時的光陰是甜蜜的,不拘一格,活龍活現,無所顧忌,處處充滿了開心爽朗的笑聲。然而這一切隨著年齡的增長,卻開始變得模模糊糊,不經意間想起,那些承載著快樂少兒玩泥人的點點畫面,就如同逝去的流年,雖然不能顯現和克隆,但是,捏泥時我們在泥土中開花的歡喜,玩泥時我們滿臉是泥的笑容,卻成為我記憶中一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