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學習張楠事蹟的心得體會範文

  張楠用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誓言,用生命譜寫了一曲當代革命軍人的壯麗凱歌,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學習部隊張楠事蹟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學習部隊張楠事蹟心得體會範文1

  張楠,男,漢族,河北省吳橋縣人,1986年12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大專文化,黨員,生前為武警臨沂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班長,上士警銜。

  2015年7月26日21時30分,一輛滿載炸藥的卡車在我駐索馬利亞使館所在的酒店旁爆炸,致使擔負使館警衛任務的武警警衛小組4名同志受傷,武警戰士張楠因傷勢過重不幸犧牲。

  入伍11年來,張楠矢志強軍、獻身使命,2次榮立個人三等功,被武警山東省總隊表彰為“十佳訓練標兵”“十佳優秀士官”。

  2014年他以全優成績通過考核,2015年1月31日被派往我駐索馬利亞使館執行警衛任務。在擔負警衛任務的168天裡,張楠和7名戰友先後完成大使館駐地和路線警衛、大使活動現場警衛等重大任務100多次。2015年4月14日,張楠在執行任務時被流彈擊傷,康復後他強烈要求留在索馬利亞繼續戰鬥,並寫下請願書:“我志願申請繼續留在中國駐索馬利亞使館,為祖國的外交事業戰鬥,我要繼續和警衛小組全體戰友生死與共、一起奮鬥,完成好黨和軍隊交給我的這項光榮使命。”

  武警山東省總隊批准張楠同志為烈士。第十八屆 “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頒獎大會上,武警部隊為張楠同志追授“中國武警忠誠衛士”獎章。

  學習部隊張楠事蹟心得體會範文2

  武警部隊16日在京舉行張楠先進事蹟報告會。

  張楠生前是武警山東省總隊臨沂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班長。入伍11年來,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愛軍精武、苦練技能、心繫使命、勇上一線,先後多次參加重大反恐處突行動。2015年7月26日,他在擔負我駐索馬利亞大使館安全警衛任務中遭遇恐怖襲擊,獻出了年僅28歲的寶貴生命。武警山東省總隊追認他為革命烈士,武警部隊追授他“獻身使命的忠誠衛士”榮譽稱號以及“中國武警忠誠衛士”獎章,中宣部授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報告會上,武警山東省總隊臨沂市支隊政委王榮茂、一中隊中隊長井躍華、中國駐索馬利亞大使館警衛小組隊員趙團軍、張楠的父親張聖林、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李芳,用樸實的語言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深情追憶、生動講述了張楠獻身強軍實踐、踐行“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價值追求的先進事蹟。

  全國7000多個分會場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同步收報告會。官兵們紛紛表示,要以張楠同志為榜樣,自覺把青春和熱血投入到改革強軍偉大事業中去,堅定遠大理想,矢志精武強能,建功平凡崗位,勇於犧牲奉獻,用實際行動告慰和緬懷張楠這位身邊的時代楷模。

  學習部隊張楠事蹟心得體會範文3

  八一期間,中宣部向全社會發布授予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籍烈士張楠為“時代楷模”,在烈士家鄉引發參軍熱——

  英雄事蹟激勵萬餘青年應徵報國

  本報訊 特約通訊員李光宇報道:“聽了張楠烈士的先進事蹟,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我一定繼承烈士的遺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8月5日,在烈士張楠的故鄉河北省吳橋縣人武部,前來報名應徵體檢的高中畢業生小王激動地說。

  張楠烈士是滄州市吳橋縣人,2004年12月入伍,生前系武警山東總隊臨沂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戰士,2015年7月,張楠在索馬利亞中國使館執行警衛任務時,遭突然襲擊不幸遇難。張楠曾多次榮獲“優秀士兵”,兩次榮立三等功;在第十八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頒獎典禮上,張楠被追授為“忠誠衛士”;今年8月份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

  為深切緬懷英烈,弘揚烈士精神,張楠犧牲後,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滄州烈士陵園,他的事蹟被改編成詩歌,軍地共同舉辦了3場《家國情懷——徵兵動員詩歌演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張楠烈士逝世一週年之際,他的銅像在滄州市烈士陵園塑立,市領導和社會各界近千人蔘加了銅像揭幕儀式。一位名叫王剛的打工青年在儀式現場熱淚盈眶:“聽了張楠烈士的動人事蹟,看到銅像上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仰望蒼穹,‘中國武警忠誠衛士張楠’幾個大字熠熠生輝,我的內心十分激動,我也要去當兵。儀式結束後,我就去我們家所在的武裝部報名。”

  英雄忠魂千秋在,革命精神代代傳。為充分發揮英雄先進事蹟對青年的影響和感召作用,滄州軍分割槽將張楠的先進事蹟和相關新聞報道整理成冊,到人員密集的社群和廣場公園,對適齡青年和家長進行面對面的發動,並協調移動、聯通和電信三大運營商,開通了“男兒生當佩吳鉤”等微信平臺,採取簡訊群發等形式加大宣傳的覆蓋面。

  許多適齡青年都被張楠烈士的先進事蹟所感動,不少青年表示,瞭解英雄的先進事蹟,對我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洗禮,我們也要當兵保家衛國!據悉,截至目前,全市諮詢人數超過6萬餘人次,報名人數超過1萬人,實際體檢人數超過兵役徵集人數近10倍,呈現出青年踴躍報國參軍的良好勢頭。

  
學習部隊張楠事蹟心得體會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