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武術功類分類法內外家武術代表拳種

  在中華武術史上,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武術與宗教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宗教與武術究竟有哪些關係?為什麼會發生這些關係?如何評價宗教在中華武術史上所起的作用?研究中華武術史,以過些問題是不應迴避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宗教與武術的關係

  宗教與武術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兩個子系統文化。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二者之間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絡。換而言之,宗教對武術的影響,表現在方方面面:既有表面的、一般性的影響,又有內在的、實質性的影響;既有思想、理論性的影響,又有實踐、功能性的影響;既有積極方面的影響,又有消極方面的影響。

  一、從武術內容的分類看宗教與武術的關係

  中華武術內容豐富,流派眾多。很多不同名稱的武術套路,因為在形成中彼此之間有親緣關係,或相互間有某些共同的技法特點,而同屬於一定的拳系範疇。武術家們依照自己的理解,對分屬於不同拳系範疇的武術流派進行分類,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分類法。大體而言,歷來較通行的有三種分類法:

  1、按武術門類分類法

  依此類分法,中華武術的代表門類主要有:主要傳承於河南嵩山佛教名剎少林寺的少林門,主要傳承於湖北均縣道教名山武當山的武當門,以伊斯蘭教穆斯林查密爾始創拳技為基礎發展形成的查拳門;此門,還有所謂達摩門、羅漢門、二郎門、大聖門、醉八仙、佛山、萬法歸宗門等名目。顯然,這些名目均帶有宗教色彩。

  2、按武術功類分類法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黃宗羲按武術功類將其分為內、外兩家。他在所撰《王徵南墓誌銘》中雲:“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其子黃百家在所著《內家拳法》中亦云:“張三丰既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是名內家。”

  以後,有人遂將武術分別歸入內家與外家。曹秉仁《寧波府志》雲:外家“其法主於搏人,而跳踉奮躍”;內家“其法主於禦敵,非遇困危則不發”。

  內家的代表是道教武當派的武功,外家則以佛教少林派武功為代表。萬籟聲《武術匯宗》雲:“宗派分少林、武當兩派:少林宗初祖菩提達摩大師,武當宗洞玄真人張三丰祖師。少林為外功,武當為內功,各有精微造詣。”

  3、按地域分類法

  有人按地域之不同,將武術分為南、北兩派,提出“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同樣也是將武當武功、少林武功作其代表。

  上述三種分門別類法是否嚴格準確姑置認論,其共同特點則都是以少林、武當兩派武功為其主要的代表。宗教對武術之影響於此確可略窺一斑了。

  二、從民間傳說中各流派武術創始人看宗教與武術的關係

  在民間傳說中,許多主要武術流派的創始人都是宗教信仰者。

  在少林武功。民間傳說始於南北朝時期南印度禪師菩提達摩所授十八羅漢手及《易筋經》中的十二式運動法。

  武當武功。民間傳說“內家拳發源於武當山道士張三丰”。此說又分為兩種:其一是指宋代武當丹士張三峰,稱三峰曾“夜夢玄帝授之拳法”,“以單手殺賊百餘”,百年後其術流傳於陝西,由王徵南、陳州同、張松溪等繼其技見黃宗羲撰《王徵南墓誌銘》。其二是指明代道士張三丰。《大嶽太和山志》載:三豐“研磨太極陰陽之奧蘊,靜觀龜鶴之動態,探究其長壽之源,頓有所得”,遂創武當武功。

  太極拳。民間傳說有二:一是張三丰創太極拳;一是陳王廷創太極拳。陳雖非道士,但據其所作《長短句》可知,他應是一位深受道教思想影響、熟讀道教經典的道教信仰者。

  形意拳。據說初名心意拳或心意六合拳,創始人為山西姬際可。據姬氏《自述》雲:他曾上嵩山少林寺習武近十年,“頗得少林祕法,尤擅大槍訣術八卦掌。據傳創始人為河北文安縣朱家塢村董海川。然據清光緒九年1883春所立《董先生墓誌銘》載,海川“少任豪俠”,“性好田獵”,“後遇黃冠,授以武術,遂精拳勇”。照此而論,董氏武功並非其所創,而是從“黃冠”道士那裡學來的。黃冠者何人也?吳圖南先生在《國術史略》中雲:海川“嘗于山中遇道幹畢澄霞者,見其演習掌於青石之上,伶俐活潑,輕巧動人,遂師事焉。山居三載,造旨頗深,創八卦拳,以教後世。”《武當武功》一書的編者也說,海川之藝源自道士畢澄霞、郭濟元:畢在九華山,郭在武當山,二人俱傳徒董海川。董氏八卦拳藝精蓋世,傳有八卦八翻掌,即今之武當太極拳云云。可郵,董氏之所以成為一代武師,是接受道士畢澄霞、郭濟元所傳武功的結果。

  太極梅花螳螂拳。據郝恆祿先生在《太極梅花螳螂拳略論》中考證,此拳為明代兩澗山田比盧禪院一老僧與一位叫王郎的武師,在觀察螳螂互斗的啟發下共同研創的。

  八極拳。據朱寶德先生《八極拳祖先》,其創始人是癩藍在。癩氏原姓名不詳,清康熙年間1662~1722陝西乾縣人,在參加天地會起義失敗後,隱姓埋名,入浙江少林寺削髮為僧。此後,他接觸了許多來寺隱居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在此基礎上,他根據八卦學說的原理,博採眾長,創出內外兼修的八極拳,故該拳又稱“癩八極”。

  嶺南白眉派武功。據傳說,該派武功為峨嵋山白眉道人獨創,故名。白眉道人留有遺訓,該派武功只傳出家的僧道中人,不準傳給世俗之徒。陳宗良先生在《嶺南白眉派與張禮泉》一文中對此所述甚詳。

  燕青拳、迷蹤拳、迷蹤藝、祕蹤拳,民間傳說,系唐代少林僧在猿狀動物相鬥的啟發下所創。宋代河北盧俊義曾在少林寺不密閉、研究此拳,使其特點益加突出。後來,盧氏以此拳授燕青,燕青公開授徒,遂使之公諸於世。

  青萍劍術。據傳為江西龍虎山潘真道人所創。道人號元圭,擅武功。他博採眾家,潛心鑽研,參照天地玄機,編創出以輕柔矯捷、灑脫飄逸為特色的青萍劍術。

  五童氣功拳。該拳武道兼修,功拳並練,據云為大別山天柱峰吳道人所發明,後傳給安徽太湖縣的方良寅。

  大悲陀羅尼拳。是佛僧練身、修心、養性的佛門祕拳,創始人為上方山兜率寺少林密宗高僧奇雲。傳說奇雲遍遊名山寶剎時,嘗遇隱衲授以無名神拳。後拜誦大悲陀羅尼懺時,敬觀影象,頓悟與隱衲所授拳式融通;按像尋索拳式,覺姿式莊嚴,動作圓和,與大悲陀羅尼懺影象契合,知隱衲所授乃失傳已久之大悲陀羅尼拳。奇雲復融合各家拳術之精華,徵引印證,豐富發展,使此佛門祕拳益加精妙。

  查拳。據傳始創者為明工西域指今新疆地區穆斯林查密爾,是回族穆斯林的代表性拳種,俗有所謂“教門拳”、“回回拳”之稱。此外,由穆斯林所創並明顯帶有回族特色的還有十趟彈腿、三路腿拳、回回十八肘、湯瓶七式拳、西域鞭杆子鞭、五虎群羊棍、龍爪鉤等。俗諺雲:“南京到北京,彈腿出在教門中。”

  對於以上這些傳說應取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既不應盲目地一味聽信,也不宜盲目地一概否定,它反映了某個歷史階段宗教與武術的特定關係。

  誠然,傳說畢竟是傳說,以訛傳訛,牽強附會,託名仙聖,自炫神奇之處,歷來有之,自不可免;尤其是夾雜的那些荒誕不經的迷信成分,顯系出於虛構與杜撰,不可置信。如達摩折葦渡江、張三峰夜夢玄帝授拳等,即屬此類。

  此外,傳說中有些內容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甚至根本相悖,亦不可信。如所謂達摩駐錫少林、面壁九年後坐化事,歷史上絕無此事。查《中國佛教史》可知,菩提達摩與當時少林寺前兩任住持跋陀、僧稠,分屬於互相敵對的水火不容的禪學派別:達摩派在當時備受冷遇,皆以遊化為生,奉頭陀行;跋陀、僧稠派受官方保護,有權、有勢、有錢,不可能將達摩請上自己的山頭,讓他駐錫少林,任其“面壁九年”並宣傳其禪學主張。達摩不是安然坐化的;恰恰相反,他多次遭到敵對禪僧毒害,最後終於飲毒而死於非命。所謂《易筋經》作者,實際上是明天啟四年1624天台紫凝道人,而非達摩。所謂虯髯客,本是晚唐傳奇中的虛構人物,將他說成是《易筋經》之傳人,實屬荒誕不經。

  然而,不容否認的是,在這些傳說中確實有許多合理因素。如菩提達摩是南北朝時期禪師,他本是否擅武雖說是謎,但他所處時代已有佛僧習武則是可以肯定的。《中國佛教史》上所載當時那十多次沙門僧眾的武裝起義,敦煌石窟中迄今仍存的那一幅幅羅漢練功習武壁畫,就是有力的證據。又如《易筋經》的作者雖非達摩,但畢竟是僧道中人;就該經內容而言,說它出於僧道之手也是可信。僧道為了更好地進行宗教修行,需要健全的體魄,故習武強身、易筋健體,為防惰怠而搞健身運動是順理成章之事,絕非無稽之談。佛道教徒多在深山老林的寺觀修行,有條件接觸因反抗封建王朝失自由詩而避居山林寺觀的武功高手;有機會觀察野生禽獸競食互鬥,思索龜鶴等動物長壽之因,探索人體養生之奧。在此基礎上,他們編創出一些防身健體的武功套路應是很自然的事情。

  總之,剔除傳說中那些不可信的成分,接受其中合理之說,可以認定很多武術流派確由宗教信仰的武師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