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釣鯉魚的實用建議

  垂釣活動,一直以來就受到許多人的喜歡,春天到了,更是有許多人準備去釣魚了。那麼大家知道春季如何釣鯉魚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自然水域洄灣作釣

  鯉魚是一種十分膽小的魚種,而且比較狡猾、警惕性高,喜歡呆在安靜的地方,所以選擇釣點第一是安靜;第二建議自然水域選擇洄灣作釣,水深大概兩到三米左右。

  耐心作釣輕巧揚竿

  因為鯉魚十分的小心謹慎,吃餌的時候也是十分小心的,一般認為環境安全才會吃餌,並不是一拋竿就咬鉤,所以根據鯉魚的覓食習慣,作釣的時候建議釣友要耐心等候。且鯉魚喜靜,所以做窩、揚竿等都要輕不要驚到鯉魚,同時注意保持周邊環境的安靜。鯉魚生性謹慎,作釣時並不能打頻率,打頻率鯉魚容易受到驚嚇,而只會在窩子邊緣轉悠並不會到窩子中間吃食。

  春季毛雨好釣魚

  南方春季一整天都可以釣魚,但是最好的時間還是早上六點到九點,下午四點到晚上上七八點,這也是鯉魚開口的最佳時間段,至於天氣方面,不管晴陰都可以出釣,但是天下點毛毛雨含氧量增加有時候更好釣。

  多打窩守著釣

  春季釣鯉魚建議多打幾個窩點,因為鯉魚是群居動物,一般三四條一起,如果只堅守一個地方很可能會空軍,所以釣鯉魚時可以打兩到三個窩。一般鯉魚進窩後會從水底冒氣泡出來,所以如果你的窩子冒氣泡了可能就是鯉魚進窩了,這時候作釣就需要將餌料搓好輕輕的拋過去,不能有太大的聲響。至於窩料市面上穀物類的包括麝香小米、湖南的糠餅、北方的小麥玉米都是可以的,建議釣友根據每個地方鯉魚的習性選擇窩料。

  春季釣魚小妙招

  1.釣深與釣淺

  驚蟄前後,陽光下1~1.5米的淺灘水溫稍高,魚兒最先活躍、覓食,釣淺優於鉤深,但上鉤的多為小鯽、白條、小麥穗等。在釣淺的同時,若以海竿串鉤掛蚯蚓遠投,往往上大鯽魚。清明以後由於水溫升高,釣2~3米深比較適宜。

  2.有草與無草

  有草微生物多,魚兒有食物,也有藏身之處,但大片水草覆蓋日光晒不透,水溫反而偏低因此,早春不釣密草釣稀草或釣草的邊緣和較大的空隙,效果更佳。

  3.曲岸與直岸

  曲岸即小水灣,是魚兒棲息、洄游逗留處,而直岸很少有魚。湖庫沿岸有很多灣和汊,汊裡又有小灣,越難去的地方越有釣頭,圖方便在大壩和路邊人車嘈雜處下鉤,常常一無所獲。

  4.向陽與背陰

  三月份陰岸水涼,幾乎無魚可釣,四月中旬逐漸有魚咬鉤,到了春末夏初,地勢較好的背陰處則是理想的釣位。先陽後陰,先淺後深,精選釣位,心想事成。

  5.上風與下風

  大中型湖庫水寬浪大,上風口和下風口魚的多少不明顯,小風時下風口較好,有三、四級風浪時,宜在上風口垂釣。

  6.早晨與午間

  早春水溫低,早晨很少有魚攝食,10~15時魚旺,但四月中旬以後水溫升高,7~11時和15~18時上鉤率高午間魚少,同夏季比較相似。

  7.乍冷與乍熱

  冷暖氣流到來氣溫突然升降以及由此帶來的暴風雨,魚兒懼怕、不適應,在正常生理機制未調整過來時,一般蟄伏不動,亦不攝食,出釣應躲過這個時刻。

  8.漲水與落水

  大中雨漲水時,水質渾濁,影響魚的視線,有機物質增加,魚不缺食物,不貿然吞鉤。而農田春灌水位大幅度下降時,魚兒產生恐懼感,此時出釣效果也不好。

  9.葷餌與素食

  春釣的釣餌以蚯蚓為主,面餌次之,誘餌應具備色、香、散條件。清明後除鯽魚外鯉、草、鯧、鯰也咬鉤,因此,一窩雙竿、一葷一素,既不放棄小魚,又能釣到大魚,比單打一效果好。

  10.機動與固守

  早春水溫低,魚兒很少遊動,在一處垂釣的時間長了,會出現魚源枯竭,補窩也難見效,這時與其“守株待兔”,不如另闢蹊徑或就近走釣。四月以後魚兒普遍遊動、覓食,魚源枯竭的情況少見,實行多窩輪釣,可提高上魚率。規。只有根據複雜多變的垂釣環境,運用靈活機動的方法,處理好垂釣中的幾個關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人釣魚的好處

  1、釣魚環境有益養生保健

  釣魚於江河湖海,空氣清新,陽光充足,噪音小,是養身保健的良好環境。江河湖海邊的空氣中氧氣充足,經常呼吸新鮮空氣,可引起人體各種相應的良好的生理反應;日光可使人獲得健美的面板,紅潤健康的面容。人體經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後,可以增強面板和內臟器官的血液迴圈,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城市噪音已構成環境的嚴重汙染,經常到空曠恬靜的水域釣魚,幽靜的環境能消除兩耳的疲勞,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聽覺功能。

  2、釣魚活動能控制和消除精神方面的各種不良情緒

  參加釣魚活動有助於提高生活情趣,活躍各種生理功能,是保持心理健康衛生,防止抑鬱症、精神沮喪及焦急、暴躁等不良情緒的好方法。釣魚使人心情舒暢,情緒穩定,精神飽滿。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