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水庫釣鯉魚的技巧教學

  釣大鯉魚有兩個最佳季節,一是初夏的時候,二是仲秋到立冬這段時間。鯉魚喜歡生活在大中型水庫,所以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說大中型水庫裡的鯉魚基本上比其它地方都要好。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大中型水庫釣鯉魚的技巧講解,希望能幫到你。

  大中型水庫釣鯉魚的技巧

  一、釣具選擇。用海竿釣,竿長應在2.7米以上的中硬調竿,旋壓式繞線輪配直徑0.35毫米的強力釣線。鉤要用8號伊勢尼爆炸鉤,小鉤扛不住大鯉魚的拉力,大了,鉤沉入餌料底,上魚率不高。

  二、餌料選擇。釣餌要用10%的魚粉或骨粉,10%的點心渣子和半包誘魚香精、30%的炒香的碎豆餅和一半魚飼料混合,用釣點水將黏合劑用麵粉和勻後,揉成一團就好了。糟食宜幹不宜溼,過溼雖然做餌團容易,但在拋投過程中易出現天女散花或餌團不到底就化掉的現象。正確做法是餌料能包住鉤即可,即使包不住鉤,餌團在水底化開時也能把鉤蓋住。架竿採用斜臥式,在竿尾處用石塊或別的東西擋住,此種架竿法靈敏度高,即抗風浪又減少魚竿被大魚拉走的機會。

  三、釣點選擇。釣點最好選在水底有大亂石塊的地方、水閘與防水洞兩邊、經常有人釣魚的地方、被風浪衝刷出的梯形處、坡與平面的交界處或溝汊的深水處,水深在3~5米之間最好。如果釣點平整、無任何障礙物,水深必須在5米以上。選好了釣點,就要耐心地守候,因為大中型水庫的鯉魚覓食非常有規律,它們總是按時游回覓食點。

  四、投竿。投竿前一定要把搖線輪的拽力調好,大魚要線時要停止收線,不要線時要抓緊揚竿收線。初次投竿落點要集中,餌團要大,每支竿在1平方米之間。第一輪下完後,不管有無魚上鉤,都要收回再換餌料,這樣就可形成餌料窩,留住前來覓食的鯉魚。不論哪支竿上魚,換餌時一定要投在原來的地方,如果偏離了原釣點,捨棄了這團餌料也要收回換餌重新投。釣鯉魚有時會出現鈴響線鬆的現象,這是魚中鉤後向岸邊游來,此時要抓起海竿快速揚竿收線,必要時要在收線的同時向後退,這樣才不會讓大魚脫鉤。

  另外,在垂釣的時候,要密切關注手感,鯉魚咬鉤在浮漂上的反應是:小鯉魚咬鉤,浮漂點動幾下迅速黑漂,這時可以抖腕提竿,拉魚上岸。大鯉魚咬鉤,浮漂點動後慢慢有力的下沉,這時應抓住下沉期間的有利時機,迅速提竿,然後根據魚的遊動方向及時領魚離窩。如魚太大,提不起竿,千萬不能慌,要繃緊漁竿,並輕輕抖動魚竿,過一會兒大魚就會自動離底。要根據大魚的遊動方向及時調整手竿最佳角度,大魚向左遊就及時向右倒竿,向右遊就向左倒竿。如果大魚向前方深水逃竄,千萬不要立起手竿遛魚,這樣會迫使大魚向水面方向遊動,並且跳出水面,這樣會導致線或竿折斷。大魚向前方深水逃竄時,要及時向左或向右倒竿,利用手竿的整體彈性,迫使大魚向左或向右遊,這樣就不會形成拔河,如形成拔河就趕緊鬆手,抓住失線,再利用失手線遛魚。

  天然水域垂釣技巧

  第一,對於旅行手竿的選擇要注意選擇輕巧的,也不能太長了,一般情況下五米左右就可以了。

  第二, 鉤線的選擇上,要選小鉤和0.2mm左右的細線,用單鉤,魚墜要用稍微重的,墜與鉤的距離應超過8公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證重墜下沉落底,又保證墜在下而鉤可能在上,這樣才能使魚很快的發現目標,提高上魚率。

  第三,竿尖與浮漂要保持一個短的距離,這樣不至於遠離窩子,保證下鉤的準確,同時也能不驚動窩子周圍的魚,並保證在魚咬鉤後將魚垂直提出水面。

  第四,在提竿的時候由於反應遲疑了片刻未能直接將魚提上來,首先要迅速的判斷是小魚串入水草還是大魚上鉤。如果是大魚,要注意與其機智的周旋,輕輕繃線上提,並且往往水淺處引領,無水草的地方引領,最好能將其引領至水灘或沼澤處。

  第五,大魚上鉤的時候,此處的窩子肯定被驚嚇到了,但是這個窩子還是有魚的,不能就放棄了這個窩子,應該重新撒誘餌,到別的窩子釣一會,再返回此處垂釣。

  誘魚的技巧

  一、動態誘魚。很多魚都愛吃“活食”,把餌操作成不停地動著的狀態,藉以誘魚。投餌時,把釣餌投到竿加線的最遠點,釣餌入水後便像小蟲一樣悠悠晃晃在水中“游泳”,從入水點到到垂釣點。等到餌坨開裂,散開、霧化,引魚吃餌。

  二、以釣餌為誘餌。如果水中的魚很稠密,而且食慾非常旺盛,垂釣時就不必打大窩,僅以釣餌代誘餌就行了。“釣餌代誘餌”的方法是:每次投釣餌都準確地落在入水點和釣點上,過一兩分鐘便提竿起鉤,有意識地把釣餌抖落在釣點上,讓其霧化作為誘餌。這樣投餌次數越多、釣點積餌越來越多,窩子越來越大。其難點有二:1.餌料摻水量要適度,若太溼,投餌時餌坨容易在半路脫落;若太乾,入水後不易霧化、浪費時間。2.投餌落水點一定要準確,每次必須投落在同一個點上,最忌東幾坨西幾坨。

  三、重餌打窩。一般釣魚比賽禁止重餌打窩,更不允許把餌捏成大坨用手投入水中,因為這樣會影響他人。但實際上,在上魚情況不太好的情況下,打重餌大窩在比賽中是經常出現的。因為餌坨較大、較鬆、易散,投餌時可以不必從“最遠的入水點入水。可以輕輕地從釣點的垂直點入水。落水底後,便立即抖散使其霧化,每次垂釣開始前,可以投上成窩,垂釣途中,可視魚情隨時“補窩”。

  四、逗誘。當窩裡的魚已經很多,然而魚的注意力卻集中在誘餌上,熱衷於誘餌而釣餌受到冷落時,便可用“逗誘法”對付。釣餌落入水底後過幾秒鐘,將竿提起,後拉十幾釐米,使浮漂上升一二目,然後放下還原。再過幾秒鐘,又將竿提起,過一會再放下,反覆進行多次,使釣餌像小蟲在水底跳動。魚必然容易發現,一旦發現,以為是活食,便會猛追搶吞。

  五、跟蹤打窩。我們釣魚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水底打好窩後等了很久都無魚問津,天氣的變化、水溫的變化、溶氧的變化等等自然因素經常影響著魚情的變化。有經驗的高手就能迅速敏銳地判斷出魚的去向,比較準確地知道魚遷移的層次或處所。於是便迅速使出“追蹤打窩”的技巧。例如,如果發現了魚在水的中層,便立即把浮漂往下拉,使釣鉤往上提,並在中層抖幾團誘餌,把魚聚集於窩中,然後在中層釣之。在中層或上層打窩的餌料,應選擇比重較輕的粉料。這樣的餌料在水的中、上層停留的時間要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