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題黑板報

  青少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愛國是每一個國家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素質要求,是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團結和諧發展的紐帶。加強青少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對發揚優良民族傳統、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相關愛國黑板報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司馬遷求生修國史

  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遊,考察歷史古蹟,蒐集到了許多珍貴的史料,瞭解了英雄豪傑和人民群眾的動人事蹟。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傳給後代的人們。後來他父親去世了,他接著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

  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捲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著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接受腐刑。司馬遷家裡沒錢。他萬不得已,接受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受刑人被割掉生殖器,失去男性特徵,成了宦官一類的人。這對司馬遷是多大的打擊呀!有的人認為他不該怕死貪生,甘受汙辱;朋友們也疏遠了他。司馬遷不去辯解,只是夜以繼日地寫作。多少年後,他終於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記》。這時候,他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麼可怕的?我是為了寫這部史書而求生的呀!我不願意我們國家的歷史在我手裡中斷,英雄的事蹟在我心中埋沒。現在書寫成了,就是讓我死千次萬次,我也不怕了!”司馬遷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得到傳揚,甘受屈辱。他的愛國情感多麼深厚啊!

 

關於愛國主義黑板報花邊圖片

  :l陸秀夫壯烈殉國

  元兵南進,南宋文武官員擁著11歲的端宗皇帝退到廣州海面。不久,端宗受驚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大學士陸秀夫挺身而出:“古人只有一旅一戍,還能中興,現在百官都在,兵有數萬,如果天不絕宋,豈有不能成功之理!”在他的堅持下,宋軍繼續與元軍作戰。逃亡朝廷最後以崖山作根據地,在糧食斷絕多日之後,元兵發起猛攻,終於打進崖山。為了不做俘虜,陸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進海里,壯烈殉國。

  分析:陸秀夫能做出以身殉國的舉動,原因只有一個:忠貞愛國。

  秦始皇的功績

  在上古時期的周朝,統治者把全國分成許多小國,由他們的子弟和功臣去治理,叫諸侯國。在當時的條件下,這種辦法對發展經濟、穩定社會是起過作用的。但是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諸侯國獨自為政,不聽中央的命令,相互之間又不斷打仗爭奪,使全國陷入分裂和的狀態。這就是歷史上的春秋和戰國時期。到戰國後期,人民都希望把全國統一起來。

  公元前221年,秦國國君贏政經過10年征戰,消滅了其他6國,建立了秦朝。他就是秦始皇。怎樣進行管理呢?有的大臣提出,還應該像周朝那樣分封諸侯。一個叫李斯的大臣堅決反對,說應該實行郡縣制,由中央統一管理,才不致於造成混亂和分裂。秦始皇支援李斯的意見,說:“過去戰爭不斷,百姓受苦,就是因為全國分裂、各自為政、不尊天子造成的。如果我再分封,不是等於給自己樹立敵人嗎?想要安寧就難了。”

  於是,秦始皇決定把全國分為36個郡,郡下設縣,郡縣官員由中央任命。他又下令制定統一的法令,使用全國一致的文字、車輛,開通首都到各地的驛道,做到暢行無阻;對長度、重量、容量也做了統一的標準。他還親自到各地巡視,宣傳統一的意義和功德。秦始皇實行中央集權、全國統一的辦法,後來被歷代統治者所繼承。在中華大一統的事業中,秦始皇是有偉大功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