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黑板報素材背景圖

  五四運動既是思想文化上的啟蒙運動,也是救亡愛國運動。讓我們一起來做黑板報來慶祝這個節日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資料推薦一、梁啟超與五四運動

  在關於五四運動的敘事中,我們似乎很少看到梁啟超的名字。或者他當時尚在歐洲遊歷考察,不在國內,沒有直接參與到運動之中;或者五四運動宣告了新的時代的來臨,這個時代呼風喚雨的主角已經被陳獨秀、胡適之、錢玄同、魯迅、李大釗等新一代知識精英取而代之?這一年陳獨秀40歲、胡適之28歲、錢玄同32歲、魯迅38歲、李大釗30歲,而梁啟超已經47歲。當然,重要的不在年齡大小,梁啟超長陳獨秀不過六七歲,但他們卻分屬於兩個時代。梁啟超1895年進京趕考,與他的老師康有為一起,發起公車上書,當時也只有22歲,卻從此承擔起中國思想啟蒙的重任,並被後世稱為第一代啟蒙大師。然而,五四運動興起,此時距離康、樑等人的公車上書,已過去二十多年。世事滄桑,作為那一代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啟超也已顯出老態了。和陳獨秀一班熱血精英相比,他畢竟帶有濃厚的傳統胎記,被新一代知識分子視為已經過氣的人物,有些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了。

  不過,梁啟超就是梁啟超。雖然年輕氣盛的新人們急於給他“蓋棺論定”,但他們也承認,“ 樑先生的文章,明白曉暢之中,帶著濃摯的熱情,使讀的人不能不跟著他走,不能不跟著他想。……他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心,指著一個未知的世界叫我們自己去探尋,我們更得感謝他”(胡適)。胡適在另一個場合又說:“梁任公為吾國第一大臣,其功在革新吾國之思想界。十五年來,吾國人士所稍知民族思想主義及世界大勢者,皆梁氏之賜,此百喙不能誣也。”錢玄同也曾表示:“梁任公先生實為近來創造新文學之一人。……鄙意論現代文學之革新,必數及樑先生。”這其實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肯定了梁啟超在五四及新文化運動中的地位。雖然五四期間梁啟超不在現場,但其引領新思潮、新風氣的功績,是任何人也不能抹煞的。廣東的葉曙明最近著《重返五四現場》一書,把1895年的公車上書稱為“一場未遂的五四運動”,特別強調梁啟超此後二十餘年所開展的思想啟蒙對五四運動的深遠影響,從思想啟蒙的角度,延伸了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可謂很有眼光。

  除了精神上的這種聯絡,更進一步言之,誘發五四運動的直接原因,竟然是由梁啟超發給國民外交協會的一封電報引起的。這封電報的內容由林長民寫成《山東亡矣》一文,發表在5月2日的《晨報》上,兩天後,高呼著“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口號的北京學生,就走上了街頭,五四運動遂由此爆發。顯而易見的是,梁氏的電文為那天的大遊行提供了直接的導火索。不過,說起這篇電文的內容,話就長了。就在五四運動的前一年,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中國得以躋身戰勝國之列。這一年的12月28日,梁啟超自上海啟程,前往歐洲。他特別宣告,此行“與政府方面無關,以私人資格赴歐觀察一切”。此時的梁啟超還抱著憲政的理想,以為國民可以對政府承擔監督和批評的責任。所以他拒絕成為官方的代言人,而堅持其民間立場。

  但巴黎和會的形勢對中國十分不利。一向被政府隱瞞的去年9月中日有關山東問題的密約內容已傳遍巴黎,而最初承諾主持正義,幫助中國的美國,其後亦轉變立場,使中國陷於完全孤立的境地。先期得到訊息的梁啟超,立即向國內如實報告情況。他從巴黎致電外交委員會的汪大燮、林長民,揭露北洋政府的惡行。汪、林二人接到梁氏的電報,馬上聯合張謇、熊希齡、王寵惠、莊蘊寬等人,組成國民外交協會,並致電梁啟超,委託他為協會之代表,向巴黎和會情願,力爭山東主權。但此時已難於挽救危局於萬一。4月30日,和會置中國利益於不顧,公然將原德國在山東之特權全部讓給日本。對於如此喪權辱國的條款,北京政府的外交代表竟也考慮簽字。面對如此緊迫的形勢,梁啟超立即致電國民外交協會,建議發動不簽字運動,以抵制賣國條款。於是有了前面所言林長民依據電報內容撰寫新聞稿一事。林長民即林徽因的父親,與梁氏為生死之交。他在文中驚呼“國亡無日”,呼籲“願合四萬萬民眾誓死圖之”。北京的學生就是讀了這篇文章相約於5月4日上街遊行的。所以也有人說:“在革命史上有名之‘五四運動’遂由林氏一人造成。”此言雖有誇張之嫌,卻也道出了一點事實。

  圖片展示:

  圖(一)

  圖(二)

  圖(三)

  資料推薦二、讓青春在奮鬥中閃光

  5月4日,是中國青年的節日。

  90年前,五四運動的爆發,像一道閃電,撕裂了窒息的黑暗;像一點星燧,引燃了燎原的烈焰。直到今天,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光芒仍灼灼其華,燭照神州,激勵青年。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重溫90年前青春的熱血與激昂、理想與目標,我們更加期待站在新起點上的青年一代,傳承榮光、開創未來、勇於擔當,交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歷史答卷;更加企望處在嶄新世界座標中的古老國度,在一代代青年的擁簇推動下,煥發青春光彩,以更加從容自信的姿態巍然屹立。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國家、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在青年,青春在為祖國和人民的奮鬥中更顯意義和價值。

  一個富有智慧和遠見的民族,總是把信任的目光投向青年,總是把千鈞的擔子交給青年。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青年人贏得了期許與信賴,挑起了重擔。而新的時代又賦予青年以新的使命和責任,五四精神也必定在青年的承繼中豐富更新內涵。

  這份責任與使命,概而言之,是為科學發展再立新功,為民族復興開創偉業,為祖國統一不懈努力,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做出應有貢獻。具而言之,是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本職工作崗位上,貢獻智慧力量,創造優異業績。極而言之,是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國家民族的巨集偉藍圖之中,把個人的奮鬥融入到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時代洪流中去。

  夢想是青春的花環,空有夢想卻難以擔當重任。成長中難免會有困難和挫折,前進道路從來都不盡是平坦,改革發展也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艱難險阻。“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鋼花在淬鍊時迸射,彩虹在風雨後飛揚,青春之光在執著追求和不懈奮鬥中會更加奪目。

  立志報效祖國、希望有所作為的青年一代,惟有激揚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惟有長存永不言敗、永不言退的銳氣,惟有永葆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朝氣,惟有憑藉堅定的理想信念、頑強的意志毅力和持之以恆的艱苦奮鬥,才能真正孚得起人民信任,擔負起歷史使命,讓五四精神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惟有如此,待到白髮蒼蒼、年華老去,我們才能真正無悔地說:我已經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滿腔的熱忱,奉獻給了我的祖國和人民;我們也才能真正無憾地回味:自己的青春閃耀過的那奪目的瑰麗之光。

  看過也以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