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節黑板報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那麼你知道春節習俗還有各方面的訊息嗎嗎?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春節黑板報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春節習俗和詩歌

  中國有著燦爛的文化,有著歷史悠久的文明,這話不是隨便說說的,僅僅是春節,中國人就有多少良好的習俗和有關詩歌。

  宋代的詩歌《打灰堆》描述了春節前,勞動人民表達自己心情的習俗詩云:“除夕黎明打糞堆,一任灰塵滿院飛。但求萬事如吾願,定放汝向彭澤歸。”《録異記》雲:有商人區明《搜神記》作歐陽明 者,過彭澤湖,有車馬出,自稱青湖君,要明過家,厚禮之。問何所須有人教明:『但乞如願』及問,以此言答。青湖君甚惜如願,不得已許之,乃其婢也。青湖君語明曰:『君領取至家,如要物,但就如願,所須皆得。』自爾商人或有所求,如願併為即得。數年遂大富。除夕那一天,人們又貼門神的習俗,詩歌說:“當年惡夢驚唐王,秦瓊敬德守門旁。傳到草民小茅舍,也請將軍佑吉祥。”東漢應劭《風俗通》中引《黃帝書》雲:上古有神荼鬱壘二兄弟,居度朔山。山有一桃樹,樹蔭如蓋。每天他們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有惡鬼為害人間,便縛之喂虎。故家家戶戶於春節戶懸『桃符』。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過年了,晚輩拜年之後,長輩往往要給晚輩壓歲錢,壓歲錢的詩歌說:"鍾打五更又一年,兒孫長高開笑顏。分食棗糕與橘荔,更喜遍賜壓歲錢。"『壓歲錢』本為『壓祟錢』,貽小兒免受祟之害。

 

關於春節的黑板報圖片

  在除夕和大年初一,人們都以自己對於春節的理解燃放爆竹。有詩歌描述道:“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藥發明後,難止新年放鞭俗。 ”唐代詩人來鵠詩云:『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火藥發明之後,人們在春節仍然燃爆竹。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寫燃爆竹的過程:『截筒五尺煨以薪,節間汗流火力透,健僕取將仍疾走。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餘威可驅癘。』明代黎淳有《爆竹》詩:『自憐結束小身材,一點芳心不肯灰。時節到來寒焰發,萬人頭上一聲雷。』所詠的是『昇天雷』,北方稱為『二踢腳』。 從宋代開始,中國人有拜年送名片的風俗。明代有詩歌說:“拜年不必進府門,送上名片抵見人。各處賀歲皆如此,贈予紙店大筆金。”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即承放飛帖之用。《清波雜誌》載:『元祐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文徵明《拜年》詩云:『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唐代詩歌《飾梅花妝》裡說:“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點額顏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壽陽宮裡人”。古代以正月初七日為『人日』。。這個風俗傳到唐、宋,婦女多在臉上畫各式圖案;有『斜紅、面靨』等名目;塗脣有『萬金紅、大紅、內家圓』等名目。晉代有詩歌《饋春盤》,是這樣的:“立春鹹作春盤嘗,蘆菔芹芽伴韭黃。互贈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須待膏粱。”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盤的風俗。五辛所以能發五藏之氣,因為大多是辛辣的蔬菜,即大蒜、小蒜、韭菜、雲苔、胡荽等等東西。五辛盤又稱春盤。宋代的《宮中賜銀幡》:新春拜過至初三,大內銀幡賜百官。朝回兩袖天香滿,帽飾招得笑語喧。《東京夢華錄》:『春日,宰執親王百官,皆賜金銀幡勝,入賀訖,戴歸私第。』蘇轍《除夜元日省宿致齋》詩云:『今歲初辛日正三,明朝風氣漸東南。還家強作銀幡會,雪底蒿芹欲滿籃。”明代有詩歌《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頭,煙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鑼鼓,圍看府尹鞭春牛。”明代鞭春牛,還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畫,更畫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永珍更新』。 唐代詩歌《放燈》說:“火樹銀花不夜天,遊人元宵多留連。燈山星橋笙歌滿,金吾放禁任狂歡。”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模更為盛大。唐睿宗時元夕作燈樹高二十丈,燃燈五萬盞,號為『火樹』。『金吾不禁夜』是說京城破例取消夜間戒嚴,允許市民逛燈三整夜,又稱『放燈』。清代《猜燈謎》:“彈壁燈貼三面題,摩肩搭背來猜謎。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機敏方解疑。”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好謎者更組織有謎社。謎社在清代亦極為流行。如光緒年間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燈謎組織;其間謎手雲集,每以茶館酒肆,或在自傢俬宅作為燈謎活動場所。或研究探討;或張燈懸謎,招引猜射,娛樂民眾。謎燈有四面,三面貼題簽,一面貼壁,此燈又名彈壁燈。猜中者揭籤,獲小禮品留念。清家震濤有《打燈謎》詩云:『一燈如豆掛門旁,草野能隨藝苑忙。欲問還疑終繾綣,有何名利費思量。』

  現在,中國人又用電視直播的方式,儘可能地還猜燈謎這個傳統習俗以本來面目。做一箇中國人是多麼幸福。因為中國的文化是世界上最為博大精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