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明禮儀手抄報圖片

  文明是畫,七彩斑斕;文明是花,春光滿園;文明是歌,和諧嘹亮,文明是橋,溝通無限;文明是船,揚帆遠航,文明是路,越走越寬!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傳統文明禮儀手抄報資料1:中國禮儀“左”為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弄錯自己應處的位置,很常見。但是這種不經意的小差錯,有時會讓舉座不歡。祖孫一家人圍桌就餐,通常是爺爺奶奶正面尊位就坐。如果把老人擠到角落裡,就是尊卑顛倒。那麼,在中國,禮儀的尊位在哪裡呢?例如兩人左右並列,誰尊?誰次?我國自古一般以左為上,而現今國際上流行的禮節中,卻完全不同,與我們正好相反,大多數國家都是以右為上。我國自古流行以左為尊,古籍《易經》中就有“男為陽,女為陰;背為陽,腹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說,魏公子無忌駕車去請隱士侯嬴,“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車上空著左邊的尊位,等待侯贏就坐。“虛左”,如今已經成為我們常用的成語“虛左以待”。

  我國封建社會通行男尊女卑,因而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是男左女右,即把左看成高於右。封建王朝有的設左、右丞相,也是左丞相高於右丞相。這是我們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禮儀習慣。目前,我國國家的非涉外禮儀活動,仍遵照傳統禮儀“左高、右低”做法。人大、國務院等舉行會議、禮儀活動,均以左為上。

  :

  一

  二

  傳統文明禮儀手抄報資料2:禮儀故事“東道主”的由來

  在各種活動或比賽的報道中我們常會聽到“東道主”這個詞,“東道主”這個詞是由何而來呢?東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東道主”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春秋時期的一個典故。公元630年,晉國和秦國的聯軍包圍了鄭國的國都。鄭文公向老臣燭之武求救。燭之武思考了很久,決定身入險地,憑自己的口才設法解圍。

  當夜,燭之武在天黑時叫人用繩子把他從城頭上吊下去,私自會見秦穆公。晉國和秦國是當時的兩個大國,雖然這次聯軍包圍鄭國,但他們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明爭暗鬥。燭之武對秦穆公說:“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國怕是保不住了。但鄭國滅亡了,對貴國也許並無一點好處。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鄭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恐怕難以做到,到頭來得到好處的還是晉國。”

  秦穆公聽了,覺得燭之武說得有理。燭之武進一步說到:“要是您能把鄭國留下,讓他們作為你們東方道路的主人,你們使者來往經過鄭國,萬一缺少點什麼,鄭國一定供應,做好充分的安排,這有什麼不好?”就這樣,秦穆公終於被燭之武說服了,他單方面跟鄭國簽訂了和約。只剩下晉國獨木不成林,晉文公無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對秦國來說自稱“東道主”。後來,這個詞就泛指招待迎接客人的主人了,一直流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