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聲字的成語和成語解釋

  大家學習過哪些關於帶聲字的成語呢?都還記得嗎?今日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有關於帶聲字的成語及其相關知識解析,供大家參考查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帶聲字的成語

  聲情並茂

  聲色俱厲

  聲淚俱下

  聲如洪鐘

  風聲鶴唳

  繪聲繪色

  聲東擊西

  聲嘶力竭

  異口同聲

  聲勢浩大

  寂然無聲

  一聲不吭

  不動聲色

  斂聲屏氣

  鴉雀無聲

  書聲琅琅

  忍氣吞聲

  大聲疾呼

  帶聲字的成語解釋

  聲色俱厲

  [shēng sè jù lì]

  指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俱:都。厲:嚴厲。

  聲淚俱下

  [shēng lèi jù xià]

  邊說邊哭。形容非常悲痛。《晉書·王彬傳》:“音辭慷慨,聲淚俱下。”

  聲情並茂

  [shēng qíng bìng mào]

  演唱、朗誦等聲音優美,感情豐富。

  聲如洪鐘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洪:大。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鐘似的。

  一聲不吭

  [yī shēng bù kēng]

  指一直沉默不語,一句話也沒有說過。

  聲東擊西

  [shēng dōng jī xī]

  聲張擊東而實擊西。用以迷惑敵人,造成敵人錯覺,給予出其不意的攻擊。唐杜佑《通典·兵典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聲:揚言。

  繪聲繪色

  [huì shēng huì sè]

  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也說繪影繪聲、繪聲繪影。

  聲勢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聲勢:聲威和氣勢;浩:廣大。聲威和氣勢非常壯大。

  聲嘶力竭

  [shēng sī lì jié]

  聲音嘶啞,氣力用盡。形容拼命地叫喊含貶義。嘶:啞。竭:盡。

  異口同聲

  [yì kǒu tóng shēng]

  大家說的完全一致。《宋書·庾炳之傳》:“今之事蹟,異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

  風聲鶴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晉書· 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前秦苻堅帶兵攻打東晉,被打得大敗,逃走時聽到風聲 和鶴叫都以為是追兵。後用來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時聽到一點聲音,就十分恐慌緊張。唳lì。參見〔草木皆兵〕

  不動聲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內心活動不從語氣和神態上表現出來,形容態度鎮靜。也說不露聲色。

  斂聲屏氣

  [liǎn shēng bǐng qì]

  斂: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語聲和呼吸。形容畏懼、小心的樣子。

  鴉雀無聲

  [yā què wú shēng]

  形容非常安靜。

  帶聲字的成語接龍

  聲威大震

  震撼人心

  心安理得

  得意之作

  作如售

  觀花賞景

  景色如畫

  畫棟雕樑

  樑上君子

  子虛烏有

  有感而發

  發家致富

  富而思進

  進取精神

  神出鬼沒

  沒日沒夜

  夜郎自大

  大展巨集圖